部分国际会议学术缺失藏利益链 发论文成参会首要目标
2011-05-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到中国开会的路上
坐头等舱,住星级宾馆,吃中国美食,甚至还能游山玩水,而这一切全部都免费……针对一些热衷于在中国开会走穴的“洋专家”,有网友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这样一句口号,“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到中国开会的路上。”
近年来,一些 “会虫子”频频出现在我国,这背后,源于组织方的需求:会议可冠以“国际化”的名头。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闵应骅将一些单位对举办学术会议的热衷总结为四大利好:给单位扬名;给课题扬名;给个人扬名;借会议大量发表文章。
比如对一个单位而言,一年举办多少国际会议,是“政绩”的一部分——项目结题、学科建设、人才计划申报、院士评选等考评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指标:举办了几次高层次学术会议、作过多少次学术会议的报告。
此外,一些课题或项目经费中,也有专门对于举办学术会议的列支,“这也是一笔不能不花的钱。”
如1999年以来,教育部在全国66所高校相继设立151个重点研究基地,各地建立省级重点研究基地400多所。基地建设中要求:各重点研究基地每年须主办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对此还有专门的预算经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称,“管理部门对于经费的审批会关注上次的钱是如何花的,是否花完,通过这种形式花掉经费后无疑有利于申请到下一批更大的款项。”
召开学术会议也是一个单位建立更广泛的学术交流、扩大知名度、结交各类资源掌控者的好机会。
北京一家科研单位的老研究员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在某技术领域,我国从未在国外的某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几年前,单位引进了一位海归人才,这位人才跟国外相关领域专家有些联系,去年在中国主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借此与一些“大牛”建立起联系,今年连续在该期刊发表了三篇文章,这也打破了国内的纪录,单位里又是出海报又是跟上级汇报,成为一大盛事。而最关键的是,“这就是对政府报告、要钱的加分点。”
“有这样的突破,一方面是我国的科研提升吸引了国外研究者的目光,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归功于这次学术会议。”这位老研究员感慨,自己现在收到最多的邮件就是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学术会议邀请函,“他们已经谙熟了这样的套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国化学会2024年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11月8-11日在广州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4-03-20
- 会议通知 | 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材料研讨会将于2024年9月20日在成都召开 2023-10-19
- 会议通知 | 2023年国际橡胶会议暨第19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将于11月7日在海口召开 2023-08-31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二轮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4-03-14
- 最新“第十三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程序册” 2023-03-30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JMCC 封面论文:一种柔性防护电子皮肤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