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球化时代大学的挑战与使命
2011-05-03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大学 全球化
 
杨玉良在参加了以“大学治理”为主题的分会场讨论时总结道,关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问题,是校长们讨论的热点。
 
他认为,对于“什么是自主权”,事实上并没有被清晰地界定。他向记者表示,“任何一所大学都没有绝对的自主权,因为大学的自主权到底应该限定在什么范围之内没有标准。”杨玉良向记者说,“但对于中国来讲,我的感觉就是相对而言我们管的比别人要多,我们的大学自主权与别人相比就少一点。”
 
杨玉良进一步强调,尽管因为大学资源必须要有来源方,因而总会对大学自主权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没有绝对的自主权,但是总该有一条底线。超过这个底线的,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其他方面,都不应该干涉到校内的管理,“比如说一些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定权利,包括学科划分,甚至招生时的学科分布等。这些应该是大学主动与社会相接轨,而不是倒过来给大学很大的压力”。
 
对于大学的独立与合作,汉密尔顿有着独到的解释。他说,大学(University)这个单词的前缀“Uni”,实际上就是“你”和“我”(U&I),大学并不是一个独立体,而应该是一个不同要素的组合体。
 
除此,汉密尔顿也分享了几个世纪以来牛津内部的管理经验。他说:“我们大学有些部门有着自治的传统,并且它们的自治程度非常高。这样一种自治、自由的风气有着很好的作用,它能够推动自由、开放并且激烈地进行辩论,而这正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大学的最大特征。同时,所有这些牛津大学的组成部分虽然都彼此独立而且相当活跃,但同时它们也组合成了一体,形成了我们的牛津大学。”
 
在大学的内部管理方面,杨玉良同样提出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就像当初西方大学制度进来的时候,包括蔡元培和梅贻琦先生等前辈教育家马上就注意到,完全取消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书院方式,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没有了中国特色。所以后来,在蔡元培先生管理北大的时候,实际上引入了一定的中国传统书院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糅合,使得一所大学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能保持非常鲜明的中国特点。”
 
对于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差别可能会对大学国际合作形成的障碍,顾秉林认为,应当认识到这些体制障碍不可能一夜之间消除。他同时表示,对清华而言,解决办法的逻辑来自于清华的做事方式——“行胜于言”。“我们先从全球教师和学生交流入手,在这方面受的体制约束较少,逐渐地,我们从这方面过渡到更多地推动科研合作及教育合作项目,如联合学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消除合作障碍。”
 
顾秉林同时强调,我们有信心在落实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很多体制机制的障碍会逐渐消除。
 
应对全球挑战,大学作用无可替代
 
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科隆大学等,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
 
历经数世纪的变迁,大学的职责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人才培养,今天的大学还是探索未知、认识真理的殿堂,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高地,分享成果、交流合作的平台。
 
刘延东在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大学在引领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与时俱进、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拓展功能的大学能够始终与社会保持良性互动,从而跃升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地启示我们:大学只有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变化,主动融入社会,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彰显更大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的重大变革有目共睹。在峰会主题演讲中,顾秉林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柏敬诺(Robert J.Birgeneau)均表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众多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和老龄化、粮食安全、流行疾病、贫富差距、重大灾害、公共安全和暴力冲突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找到解决之道。”柏敬诺进一步强调说,大学是可以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场所。因此,大学各学院之间需要密切交流,同时,大学也要和各个社会部门建立联系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