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大学的挑战与使命
2011-05-03 来源:科学时报
“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有点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当时距今110年左右,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北大等先后创校,西方的大学理念对中国顶尖人才培养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现在是这种冲击和影响的第二波高潮。”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闭幕后,向记者表述了自己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世界形势的看法。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园召开。本次峰会以“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为主题,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高校所面临的历史责任、时代使命和现实挑战。
谈及本次峰会的意义,杨玉良认为最关键的就是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社会结构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大学校长都在思考和讨论,大学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中国大学离不开世界
在峰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高等教育的繁荣需要中国的参与和建设。
100年前,作为把西方教育体系带到中国的先行者,清华大学也把西方的教育体系融入中国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中。
早在公元1872年8月,一批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中国少年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接受西方教育。这批被称作“留美幼童”的孩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政府先后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就有50多名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有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在这批“留美幼童”中,就包括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清华大学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缩影,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
袁贵仁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他说,19世纪末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在民族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起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崭新的一页。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0.3%,上升到2010年的26.5%,在学总规模从当年的11.7万扩大到3105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2010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大学是文化交融之所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峰会开幕式上提到,她前不久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建校15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了题为“人文交流与中美关系未来”的论坛演讲。
本次峰会上,刘延东再次强调,大学是人类多元文化的交融会聚之地,跨文化交流正在成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她说,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促进人类多样文明的和谐共生,为21世纪真正成为一个安宁、祥和、繁荣的世纪作出它的新的、历史的伟大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四川大学李兴亮博士/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 Horiz.: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 2024-11-22
- 同济大学杜建忠/朱云卿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空间位阻调控的Tishchenko聚合策略制备高分子量生物基芳香族聚酯 2024-11-22
- 江苏大学邹小波教授 Coordin. Chem. Rev. 综述:聚多巴胺涂层在生物分析领域的进展 2024-11-22
- 全球大学与研究机构自然指数最新排名 | 中国独占全球化学领域前10名中5席 2018-12-24
- 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探寻“联动发展全球化纤工业” 2016-09-13
- 中国留学人数倍增 本土高校遭遇全球化挑战 201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