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一轮学科调整悄然进行 能否为培养创新人才多腾点空间
2011-03-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交叉学科首次“名正言顺”
 
3月1日开始施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中还特别强调了“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这在教育专家的眼中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创新中具有特别的优势,目前国家相关教育管理政策对这类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制约,专业目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卢晓东举例说,“国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横跨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多个学科大类,将国学专业简单归入哪个学科大类都显得不妥当。这就是说,现有的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都不能很好地容纳“国学”这样的跨学科专业。
 
“以前不太提‘交叉学科’。”包万平告诉记者,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交叉学科”是个四不像,似乎是“不务正业”。
 
由于我国传统的专业设置限制,总体上来讲,我们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学科面依然狭窄,这是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这个问题已经很直观地反映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中了。
 
包万平说,现代社会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需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能熟练贯通多种学科,就像钱学森一样,他的专业是航空工程,但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们还要学习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数学系的有关课程,另外还要学一些艺术课程,后来钱老回忆,这些多学科的积累,才有了他卓越的成就。
 
“国外十分重视和鼓励不同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学科的设置没有统一的专业目录,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学生的培养大多都是跨学科进行的,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包万平说。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学科设置时有意识地进行交叉融合,本科生按照大类招生、建立本科生院、出台政策鼓励导师跨学科招录研究生等。
 
2002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专业设置自主权,使得“古生物学”这样的跨学科专业得以设立。
 
据卢晓东介绍,“古生物学”是以北大元培学院为平台打造的第一个跨学科专业。古生物学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需要学生从本科阶段就接受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的综合教育和系统训练,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学院、环境学院单独一个院系都无法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由于元培学院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在各院系选课,因而几个院系决定与元培学院合作,采用全新的机制和课程体系,开始古生物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个跨学科专业每年级只有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专业”,但这种独特的专业组织模式并不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因为即使没有这个学生,生物系和地质系的全部课程也都需要正常开出。
 
“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应该是不同的,应该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只有知识结构的多样化才能使毕业生在未来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卢晓东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