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高校等级制势在必行
2011-02-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高校等级 取消
校等级制问题已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然而,就在我国准备取消高校等级制、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关头,外国高校却“借用”了我国的高校等级制而对多数高校采取歧视政策。有媒体不久前报道,基于前年我国赴英国留学生申请量剧增,2010年英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申请条件“普涨”,其中“中国前100名的高校”成为研究生入学的门槛。而对于“前100名”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本科学校是否属于“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如果是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学生,极有可能直接被拒。
 
“211工程”高校,是指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提出的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985工程”高校是指1998年5月我国政府提出要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原定北大、清华两所。后改为2+7,即9所,后又发展到2+X。最后,被列入“985工程”的高校增至39所,并且这些重点大学都被升格为副部级,书记、校长也成为副部级官员。曾几何时,原本作为重点建设的高校,却被人为地划分了等级。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考招生分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大专进行,人为地把高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分数高的学生进等级高的名校、重点大学,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分数低的只能进高职大专,成为考试的失败者。近年来又实行了“平行志愿”法,使“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享有垄断高分者的特权,导致名校堂而皇之抢状元、掐尖子生的现象更加严重。高考状元、高分者统统进名校,其他高校只能得到低分学生,而进高职大专的学生基本是最低录取分数者。另外,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唯校是举”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仅招“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剥夺了他们的应聘权。高校等级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造成了名校、重点大学非常荣耀、非常风光,诱发了广大学生拼命往名校、重点大学挤。导致举国仰慕、全民向往。
 
英国高校入学要求“普涨”无疑是一个讽刺:我国的高校等级制不仅盛行国内,而且“率先”走出了国门,“赢得”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乃至名校的“认同”。在我国专家和学者对高校等级制进行反思和批判、我国政府准备对高校等级制进行改革时,外国高校倒是“灵活”运用我国的高校等级制,作为留学招生中推行歧视政策的借口。这不禁让笔者感叹,高校等级制的影响实在是又“深”又“远”!笔者很不认同英国高校入学要求“普涨”的行为,更反对其背后所揭示的我国目前仍存在较严重的高校等级制。笔者认为必须取消高校等级制,原因有二。
 
一、“普涨”所体现的高校等级制,是对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歧视,很不公平。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30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其中“985工程”高校为39所,“211工程”高校为100所(“985工程”高校同时也是“211工程”高校),共有学生300多万人。英国高校把留学申请资格仅限定于中国“前100名”的“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等于把绝大多数的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学生排除在外。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到申请留学读硕,都要按学校等级招人,是极不公平的。“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固然是质量较好的高校,但不等于其他高校没有优秀的学生。公平最重要的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若只因身上未刻有“985工程”或“211工程”的印记,这些学生就不得不望“洋”兴叹,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哪有何公平、公正可言呢?只能永远处在被歧视的地位。把学校分成了等级,就意味着把培养出来的人才分成了等级,这必将严重挫伤一般高校及其学生的积极性和心理感情。因此,高校等级制必须取消。
 
此外,既然学生出国留学开始被要求看是否出自名校、重点大学,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将来有一天,也有可能出现高校教师出国进修或深造、教授出国访问或参加国际会议,也需要被审核是否出自名校、重点大学的情况呢?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就太可悲了,势必对于我国各种人才的培养、各类高校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的交流等都是不利的,将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高校等级制是人为地行政化造就的,高校等级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制度,是歧视性制度,与我国当前倡导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是极不合拍的。因此,高校等级制必须取消。
 
二、“普涨”所体现的高校等级制,必将助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直以来,由于等级高的名校、重点大学待遇好、地位高,以及在就业中的出路都比一般高校好得多,以致广大学生和家长从幼儿园、小学起,就一心追求高分,追求名校和重点大学。现在申请去国外名校或较好的高校继续深造也需要看在国内上大学时是否“名校出身”、“重点大学毕业”,势必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们清楚,学生只有进了好的小学,才能进好的中学;只有进了好的中学才能进重点大学,进了重点大学,才无“后路之忧”。而许多学生把考取名校、重点大学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对其他省级重点高校或一般高校不屑一顾。于是,这就造成许多家长、学生不惜一切代价拼命追求高分;造成许多中小学不惜一切代价拼命搞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口袋,当做是考试的机器。学校教育是以育分为本,不是育人为本;只教书不教人,只育分不育人;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整天沉浸在作业和考试之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最后,许多学生牺牲了全面发展而赢得了高分,但不少人身心不健康、人文素养不高,甚至高分低能。笔者认为,高校等级制是应试教育的祸源,必须取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以“育人为本”,教育的工作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非常正确和深刻,我们应认真贯彻执行。为了真正做好育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从源头上找问题,即取消大学等级制。让大学脱离行政、脱离等级,回归教育、回归学术,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教育,把每所学校、每位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笔者以为,当前至少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取消大学的行政等级。建设“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划分为副部级、厅级、副厅级。全国高校只有类型、层次不同,不应有等级高低之别,每所高校都应是平等的。所以要改变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取消给名校、重点大学特权和高人一等的级别,缩小分配上的差距。二是取消分一本、二本、三本、大专的等级制的高校招生方式,取消“平行志愿”制度,让学生填报自己喜爱的任何一所学校和专业,让优秀学生分散到各类高校深造,让各类高校面向社会享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减少招生录取工作中的行政干预。只有这样,我国高等学校的等级制才能淡出直至取消。(杨德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