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玉(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怀进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朱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
■ 核心提示
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确定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
现在很多大学评价教师,太讲究论文的发表。其实,对工科教师绝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比如建筑学教师,工艺设计的教师,你去强调论文的发表,而不去强调他产品的设计,建筑的设计,这个导向是完全不对的,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不可能是那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工程教育要坚持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大批的工程师。我觉得这个目标不能动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这个目标已经在一段时间里被放弃了。在培养方面,现在要更加突出能力的训练。学校要恢复设计的课程。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过去这个传统是很好的,但是后来都改成写论文了。论文不是不可以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但今天,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全球范围内,工程师正处于严重短缺之中,且愈益严重。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怎样培养工程人才,中国更为急切——未来二十年,中国继续保持宏大的工程规模,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从跟踪走向领跑,这些都需要更多优秀工程科技人才化蓝图为实景。工程教育如何呼应这样的时代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目标直指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高素质建设者。
真正的卓越工程师从何而来?在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我们的思考正当其时。
下一位爱迪生在哪里?
陈进玉:今天,无论是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还是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无论是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无论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都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数量足够,并且能够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这是中国工科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潘云鹤: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关注到工程科技的创新人才。美国的企业家发出孕育下一位爱迪生、乔布斯、盖茨的呼声,他们说,美国经济唯一重要的刺激措施就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工程师正处于换代和升级的转折时期,这是工程科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形势。
怀进鹏:中国有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中国在工程学科的本专科人数的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如何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已经不是过去单独一件事两件事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如何建立中国工程教育的体系,推进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工程师培养难在哪儿?
潘云鹤:一直以来,工程人才的培养,就是先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应用到工程科技上,但是,当代工程并不等于自然科学的应用。可以举出很多工程科技早于自然科学出现的例子:第一代蒸汽机出现的时候,没有热力学;第一架飞机飞上天的时候,也没有空气动力学。创新往往需要对存在的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工程创新要求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性。
工程师的知识也不仅基于自然科学,还基于社会科学和实践经验,因此,工程教育要非常强调工程设计。同时,工程师的思维方法也不一样,工程师碰到一个问题不是对和错,而是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去解决它。这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路走,这就是工程师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考试中的选择题不是培养工程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型工程师的知识特征应该是宽、专、交相结合。
- 港科大杨晶磊教授团队诚聘研发工程师/博士后、项目助理 - 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学、乳液聚合等相关领域 2023-08-15
- 港科大杨晶磊教授团队诚聘研发工程师/博士后、项目助理 - 化学化工或材料科学相关专业 2023-03-29
- 北京大学雷霆课题组博士后、科研助理及材料合成工程师招聘启事 -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有机电子学和生物电子学方向(长期有效) 2022-11-11
- 2010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2010-12-07
- 第一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召开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