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自组装本质规律研究
2011-02-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引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
生物自组装是自组装的最高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以及相关功能都是分子通过多重弱相互作用协同,以非常精密、准确和程序化可控的方式自组装而实现的,并能够实现对多种刺激的响应,实现复杂的功能。开展模拟生物自组装研究,将有利于实现复杂功能组装体系的构建,获得类生物功能的化学体系。
专家认为,自组装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开展生物和仿生自组装研究将从源头上提供调控生命过程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包括发展基因芯片等在内的新一代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技术,提供新型智能载药体系和获得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等,并由此引领生物医学技术的创新。如基于对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充分认识,人们已经可以从分子水平设计并构建DNA的多层次组装体,包括核酸传感器、DNA分子马达、刺激响应性智能材料或DNA的各种维度组装体。通过对生物分子动态组装过程与驱动机制的研究,还将促进对生命过程的了解,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的疾病诊疗手段,破解生命起源的奥秘。
模拟生物组装已从最初的生物膜结构的模拟,发展到生物膜某些动态结构和功能的模拟以及利用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可控复杂体系的组装。许多人工构建的薄膜体系可用于研究界面和表面分子识别,并可作为生物输运的载体等。虽然生物模拟组装的灵感源于自然,但该领域的研究更在于创造。美国哈佛大学S. S. Mansy等人在实验室人工构筑出一种单细胞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自我复制和进化,已经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此外,模拟生物组装有望实现持续高效的光合成反应,在能源科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揭示自组装本质和规律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无论是化学自组装体系的研究,还是生物演化过程的探索,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和应用自组装的本质和规律。分子自组装的本质在于各种弱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有关理论研究远不能满足实验研究的要求,尚无很好的理论能够指导实验研究。尽管分子自组装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但目前的分子自组装方法多为一级静态组装,具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动态自组装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构建复杂的功能组装体系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对分子组装过程的认识尚待深入,亟须发展可控的自组装方法,实现有限尺度的功能体系组装。分子自组装的发展应致力于结构构筑与功能组装相统一,虽然组装体的功能多种多样,但核心科学问题,即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等问题亟待阐明。
专家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对组装基元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可控自组装基元的研究尚须加强;尽管对自组装体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较多,但对组装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较少,特别缺乏自组装的系统理论;对组装体结构的表征研究较多,但缺乏组装过程的表征方法;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功能导向的研究较少;从化学和材料的角度研究较多,与物理、生命科学的交叉尚待加强,因此揭示自组装的本质和规律是当前分子自组装研究的迫切需求。
“复杂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是分子自组装未来研究的目标之一。自组装的研究只有从单一体系发展到多元体系、从单一层次发展到多层次、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不可控发展到可控、从模型体系发展到功能材料,才能推动源头创新,实现自组装研究的突破性发展。”Jean-Marie Lehn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长春工大王哲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局部三维聚合物骨架与自组装阳离子协同构建新型阴离子交换膜 2024-10-07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彭玲团队和合作者 Sci. Adv.:抗击超级细菌的新武器 - 两亲性树枝状分子作为有前景的抗菌候选物 2024-09-30
- 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团队 Angew:聚合诱导手性自组装用于不对称超结构的原位构建、调控、放大及应用 2024-09-14
- “煤制聚烯烃技术发展和中国的机遇”香山科学会议主题研讨会京举行 2013-11-08
- 第433次香山科学会议在苏州召开 2012-09-19
- 香山科学会议:智能高分子材料已发展为修饰改性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