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校获奖比例超七成
2011-01-2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在1月14日召开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占总数的71.5%。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1项,占总数的54.5%。
据统计,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项,占总数的70.0%;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2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5.8%;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5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1.0%,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49.1%(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
从近几年的获奖情况可以看出,高校的获奖比例持续增长,高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优秀科研成果日趋突显,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占领原始创新高地
“高校是一个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开展原始创新的主要场所。”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认为,高校具有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开展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优势,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在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在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高校的21个获奖项目涉及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
南开大学的“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组装”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它也是2010年度天津地区唯一收获的自然科学奖。此项目建立了构筑环糊精纳米超分子体系新方法,发表了研究论文122篇和综述论文5篇,他人引用1497次,为自下而上的组装体构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范例,有望解决生物医药、材料化学、分离科学等领域的众多关键问题。项目第一完成人南开大学教授刘育表示:“超分子化学是当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以环糊精为基体构筑的超分子体系,虽然已显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可与天然体系相媲美的功能,但总体看来尚处于发展阶段,任重而道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骏课题组、物理学院教授王广厚课题组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前者的研究成果“亚洲风尘产生与搬运沉积的地球化学与环境变迁研究”针对亚洲风尘系统,利用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古气候学的研究方法,深刻揭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演变规律,取得了集成性成果;后者的研究成果“原子团簇和团簇组装的尺寸效应和奇特物性”在团簇的同位素效应、表面模量子特性、电导共振、纳米喷射、尺寸方程和演变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团簇物理的基础理论,而且为以团簇为基元制备新型量子器件和纳米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 赵东元、吴一弦、朱美芳、杨槐等获奖 2021-11-03
-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 | 赵东元、吴一弦、杨槐、黄险波、刘雪强等上榜 2020-08-04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名单公示 2020-03-25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拟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