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时报:硕士答辩进入“快速通道”
2007-06-2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对很多硕士生来说,毕业前的最后一大难关莫过于论文答辩——答辩前焦虑万分、寝食难安,答辩时紧张胆怯、诚惶诚恐,及至答辩结束,答辩委员会宣布通过才真正放松。然而,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硕士生对答辩过程已经很难称得上“刻骨铭心”,反而有种在“流水线”上的感觉,一样的模式,很快地过一遍。
 
答辩过程像流水线
 
进入6月份以后,北京某高校的文科硕士生张静(化名)就开始紧张起来了,原因是硕士论文答辩在即,他听说以前有的学生答辩时小腿还会抽筋。
 
好不容易捱到答辩完,张静才彻底松了一口气,原以为答辩是“生死关头”,下来却感觉像在流水线上走了一趟似的,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张静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所在的学院,按照规定时间,基本要在3天时间里完成近100名应届毕业生的答辩。简单计算一下,半天内每个答辩组至少接受8名学生答辩,除去休息时间,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
 
张静所在的答辩组有6位答辩委员,但是在他答辩时只有两位委员发表了意见。他所在专业有9位同学今年参加答辩,从早晨8点半开始,中午12点半就完成了。“我把PPT(课件演示)说完,答辩委员发表了一些看法,我再稍微回答了两三分钟,答辩就结束了。”张静说。
 
“现在看来,当时的那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四川某大学医学专业的王霞(化名)认为,答辩远远不能反映学生3年的学习水平。答辩前一周,辅导员就开始要求他们要在思想上重视,答辩时男生必须穿衬衣、女生要穿有领有袖的衣服、要对答辩组的老师有礼貌、不能在答辩时和导师们争论等等。甚至还用几天前有一个专业的8位学生中4位没通过答辩来警告他们,一定要好好准备。
 
由于被安排在答辩同学中的第一个,王霞比其他同学被“拷问”的时间稍长一些。在导师介绍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王霞开始对照PPT讲解自己的论文,之后,就逐个回答了每位老师的提问。有的导师的问题非常普通,比如,你为什么会选这个题目,做数据花了多少时间等等。而有些导师则就论文的题目、基本观点等作了提问。从头到尾下来,王霞大概用了1个小时。
 
后面同学的答辩时间就明显缩短了,与王霞同在上午答辩的其他3名同学都只用了半个小时。
 
学生太多导致答辩“缩水”
 
“一个人从上午8点半答辩到下午1点半,答辩组的每个老师都要提问,而且会反复追问,每个问题都要仔仔细细作答。”回想自己在1991年参加硕士答辩的经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刚感觉那时对硕士的要求甚至比博士还要高。
 
16年过去了,同是硕士答辩,却相差如此之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因此可以说硕士研究生含金量降低了?
 
吴刚认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扩招。在扩招之前,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近几年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学制缩短,对于硕士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越来越模糊了。
 
吴刚就读于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与他同年硕士毕业的只有5位同学,而今年该所有60多位硕士毕业,“不过,现在研究方向拓展了很多,而研究生总人数的增加使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只能缩短”,吴刚解释。
 
据记者了解,不少参加过学生答辩的导师都有这样的难处:在答辩时会遇到质量较差的论文,很难有勇气给出否决意见。最多就是让学生修改论文然后再重新答辩。导师们也有种种考虑,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论文答辩通不过,很可能耽误前途,而且也怕学生的导师没面子。由于种种考虑,答辩越来越松,论文质量也很难保证。
 
吴刚对此表示,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压力,只要学生能够在学术上对自己的论文作出清晰的解释,答辩委员们一般不会太苛求。
 
不过硕士生并不因此认为教育质量有问题,张静告诉记者,答辩只是毕业及论文的最后一个程序,导师对论文的严格把关才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
 
答辩并非可有可无
 
但答辩并非不需要,答辩时间也并非不重要,张静也说:“在答辩时间上,我们会有一个预期,如果知道答辩会用两三个小时就肯定会认真准备,想想这几个小时要说啥,会更加深入地去做论文、准备答辩。如果答辩不到半小时,那么就会觉得一般都可以混过,不会太重视。”
 
“硕士生需要作出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如何呈现,肯定是要通过论文。答辩是对论文的陈述,要检验论文,肯定要走这道程序;如果连答辩都没有,硕士生可能十天半月就能凑一篇论文出来了。”张静表示,依靠学生的自律很难让学生作出好成果,“答辩对学生而言就像一道坎”。
 
吴刚的观察是,硕士答辩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个程序。“在答辩之前没有不紧张的。因此,学生会提高论文质量。”
 
但是,在一些同学看来,导师是决定他们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导师是否严格把关,甚至导师在学校的威望地位也左右着他的学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
 
张静记得自己写论文时,导师每周都和他讨论一上午,布置参考书、安排调研、参与课题研究等,他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找导师解决。这样,做起论文来觉得很轻松,答辩时也感觉底气很足。
 
刚从山东某大学硕士毕业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不同的导师对于学生论文的要求程度差别很大,她的导师把关就很严格,她的论文从开题到定稿用了一年半时间,初稿完成之后改了有六七遍,而有个别导师带的学生轻轻松松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但是论文写作时间太短的同学答辩时会更紧张些。因此,她认为,如果答辩很严格的话,会对这些学生甚至导师都是一种约束。
 
硕士答辩不必苛求
 
今年,吴刚所在学院有学生答辩未能通过,但属于极少数。
 
对于论文质量与答辩时间长短的关系,吴刚也认为论文的前期工作更重要。答辩委员会是个学术委员会,论文实行盲审制度。吴刚说他们重视学生的论文写作,会在他们选题时就仔细把关,考虑学生的能力,另外就是把握在这个领域有没有相关的研究等。方法上让他们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导师认为,研究生扩招引发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校重视,并规定每位导师招生的数量,以确保毕业生的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数量少就可以提高质量。他表示,关键是看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导师的责任感。假如学生不自觉,导师又懒得敦促,那即便指导一个学生也难以提高培养质量。
 
但同时吴刚又认为,硕士扩招后,总体质量确实比以前降低了。学校、导师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对学生负责,但是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导师身上。硕士批量生产之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看论文的工作量也在以5至10倍的速度增加,因此很难逐字逐句地去考察。“他们一般只是看看基本观点、基本材料和结论有没有问题。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经验的问题,由于经常参加评审、答辩,他们通过经验就能感觉到论文的写作水平。”
 
“对硕士论文以及答辩可以抓紧,但不必苛求,硕士论文只要求对某一个局部问题作深入思考。我们还应该看到,硕士其实是一个过渡学位,所以国外有些学校的硕士学位甚至不要求写学位论文。” 吴刚这样表明了他对于硕士论文的态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晓靖)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