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2010-12-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12月6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在武汉上市。《报告》披露,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其中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和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过程,后者针对博士毕业后发展过程。调查涉及全国所有博士培养单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69133份。由于问卷数量庞大,《报告》称,这是迄今海内外关于博士质量最大规模的调查。
 
据了解,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2007年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截至2008年,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28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1981年之后的13年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了8043名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的博导1981年仅占12.9%,2006年则达70.9%。1995年博导审批权下放后,1997年至2006年博导数量10年间翻了近两番。但由于博士生数量增长幅度更大,生师比明显提高。
 
《报告》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远远超过美国和丹麦,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博士培养质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频次每月不超过两次的比例,总体上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人文学科(占57.8%)和管理学科(占55.2%)更突出。
 
据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初稿2008年4月已完成,经过不下10次的修改定稿。对于调查问卷中“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培养方式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导指导的学生数量”等问题,《报告》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数据摘录
 
●我国女博士生比例提高
 
我国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
 
●博士毕业生年龄“三足鼎立”
 
2006年,博士毕业生年龄“30岁及以下”、“31岁至36岁”、“37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
 
●42.4%的博士生家长为中小学文化
 
博士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中,初中、小学占42.4%,高中占30.2%,大专及以上占26.4%。
 
●22.9%的博士生家长系“负责人”
 
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看,各类体力劳动者占42%,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负责人占22.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1.5%。
 
●40%的博士毕业后去高校就业
 
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别占总数的40%和10%左右。
 
●专业学位博士仅占1.1%
 
我国的博士主要为学术性。以2006年为例,当年授予的35628个博士学位,其中专业学位394人,仅占1.1%。
 
●博士首获省部级奖励平均33.16岁
 
博士首次申请专利的平均年龄为33.21岁,首次自主申请课题并获得资助的平均年龄为33.02岁,首次发表索引论文的平均年龄为30.86岁,首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平均年龄为33.16岁。
 
●博士毕业平均33.17岁
 
平均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为3.54年,平均毕业年龄为33.17岁。博士获得副高职称的平均年龄是34.11岁。博士的幸福感指数达到了75.25%。
 
●“985工程”高校非公开招录博士超过40%
 
普通院校公开招录博士生的比例在80%以上。“985工程”高校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免试推荐等招生比例已达40%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