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暨研究生教育高层论坛在东华大学隆重举行
2010-12-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纺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丁辛教授致辞,首先感谢东华大学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东华参会。作为学科评议组,一方面要完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排的任务,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独立开展、执行一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工作。近些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学生数量多,质量就必须要保证,因此需要各方面努力,以更好地完成学科评议组的各项工作。

    专题报告会由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肖长发教授主持,首先由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秘书柯勤飞教授从三个方面传达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精神。在介绍完会议基本情况后,柯勤飞教授又从三个方面传达了“教育部领导讲话精神”,包括:1.抓住机遇、开创局面,大力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要适应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第27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精神,打造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以提升质量为工作重点,落实全面质量观,建立多样性学位体系。3.要充分发挥学科评议组的作用。最后,会议还交流了纺织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的背景、机遇和调整,以及关于纺织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丁辛教授代表学科评议组向大家做报告。首先回顾了学科沿革,从1990年第一届纺织轻工学科评议组的学科设置,到1998年纺织学科评议组的四个学科设置,延续至今。其次从行政隶属关系角度介绍了纺织科学与工程的相关情况。再次,结合国外信州大学、康奈尔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学科设置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具有相关高校博士招生方向设置的特点,通过对比,让大家更好地明确我们的特色之所在以及学科方向凝练上的目标。最后,着重介绍了学科评议组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包括基本的学位授权审核;即将开展的人才培养的学科目录修订;编写本学科领域硕士、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撰写本领域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报告;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战略指导;参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关质量评议、检查和监督工作;承担“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的规划、评审和指导。

    在介绍本领域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报告时,丁辛教授从我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基本数据着手,深入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也充分表现了人才培养数据对于支持制定相关发展报告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东华大学研究生部主任舒慧生教授从5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东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关情况。首先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然后着重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包括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学术交流平台,博士生候选资格考核,博士生国际学术会议专项,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开展的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创新实验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产学研培养基地,教育国际化,包括利用国家公派,学校层面的联合培养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再次为大家介绍了我校从2009年开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相关情况。也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阶段性成果,包括论文盲审异议率低,全国优博论文的获得,以及发表SCI/EI国外源刊的高水平论文稳步增长。最后为大家介绍了近阶段重点工作,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创新与改革,加强研究生招生改革、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博士生教育创新计划。

    下午的讨论由丁辛教授主持。大家围绕招生的命题、生源的组织、提高生源质量的做法;培养过程的评价,课程授课的开展,对学生的具体考核指标;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等方面;学科目录调整以及学科的科学问题;关于导师考核等相关事项;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相关问题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相近的学科背景和共同的使命,使得大家针对研究生教育共鸣颇多,会上明确了要把相关会议定期召开的机制,同时要同心协力,联合纺织行业一起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做强、做大,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