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分子世界里寻找奇迹—“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创新群体
2010-12-01  来源:科学时报
 
取得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
 
化学家最擅长和最关注的应该是创造新的物质。
 
进入21世纪以来,化学家开始更多地关注分子体系的功能化,即将具有特殊功能(如光、电、磁等特性)的分子体系制备为分子材料,并应用于发展分子器件。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分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新一代功能材料更是研究热点中的热点。
 
张德清说:“设计、合成综合性能优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分子材料,研究其相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基本的物理化学特性,发展分子器件构筑新技术,推动分子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是群体研究工作的重点。”
 
群体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
 
以光电功能和器件为目标,创新分子设计思想,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制备了新型—共轭分子体系,得到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宽吸收有机共轭聚合物和高发光效率的共轭高分子,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高性能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打电池。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利用其强的光捕获能力这一特殊的光物理性质,发展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新型生物传感体系,将为若干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
 
运用分子组装的原理和纳米技术发展新方法,制备了有机—共轭分子的纳米结构,实现了对其纳米结构和性能的调控,并探索形成纳米结构的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改变生长条件,成功制备了具有新颖结构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开展这些纳米结构的电学性能研究,构筑纳米器件。研究有机纳米结构表面的特殊浸润性质,实现对表面亲疏水性能的可逆调控,利用此性能成功地制备了仿生智能离子通道,并将其应用到新原理光电能量转换体系中。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稳态有机功能分子,构建了分子开关,并与中科院物理所、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等合作伙伴研究了其在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实现高密度信息存储。
 
开展分子材料和器件的理论研究,建立预测有机共轭分子发光性质和有机半导体迁移率的新方法。
 
这些,只是他们群体工作的一个方面。
 
此外,“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创新群体在依托单位中科院化学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分子器件研究平台,为群体开展创新性研究,冲击国际前沿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
 
仅在近6年期间,群体就发表研究论文751篇,包括在二级学科的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19篇,其中的29篇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群体成员中25人次应邀担任各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顾问编委,并有45人次被邀请撰写综述文章。群体成员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中1项与其他团队合作),获得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群体成员江雷研究员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帅志刚研究员于2008年当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宋延林研究员获得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胡文平研究员获得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王树研究员获得200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展望未来,“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创新群体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综合性能优良的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光电器件的构建,分子材料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和性能研究,以及纳米/分子器件研究中的新原理、新概念等方面的内容开展研究。针对该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继续坚持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到组装和纳米结构再到分子器件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分子材料和分子器件的创新研究水平。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