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麻飞扬:汉麻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纪实(创新篇)
2010-11-10  来源:科学时报

 
打造世界一流的汉麻科技创新团队
 
    有人在听到六安市汉麻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的消息后对张建春说:“给六安市引资60亿元,有的地市引资是给2%的提成,60亿元的2%就是1.2亿元,这下你发财了。”张建春听后笑了笑说,这个标准不适合他。
 
    曾被称为“中国迷彩第一人”、“中国化纤仿毛第一人”的张建春,面对金钱名利的考验越来越多。英、美、德等国的几家知名公司,都曾以年薪几百万、1000万元“挖”他去当老总,但他哪一次都不为所动,“对不起,我吃不惯你们的快餐。”面对种种诱惑,张建春坦言:“金钱可以让我过上好日子,但中国的国防事业更吸引我。”
 
    2009年,张建春将获得的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奖金以及浙江省钱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津贴共50万元,设立汉麻科技奖,表彰为汉麻科研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该奖励每年表彰8个人,每人一万元。
 
    张建春在部队取得的成就令人目眩: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部队的“科技新星”、“科技银星”跃升为“科技金星”。23年内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大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项,获国家专利30多项。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并被破格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09年获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他是4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部队科研工作者。为表彰他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和优良的学风道德,中央军委主席签署通令,给他记个人一等功,并作为军队特邀英模代表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汉麻研究能够有今天的成绩,跟张建春这位领军人物有很大关系。张建春和普通的科学家有很大不同,他是领军科学家,是战略型科学家。他从国家和‘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看待科研。在汉麻研究中,他既有战略层面的考虑,又有具体的研究工作,还必须和产业相结合,这与他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是分不开的。”部队著名功能服装材料专家、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华这样评价张建春。
 
    在纺织领域、高分子化工研究领域,张建春早已是声名赫赫。同时,他还担任着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汉麻项目的巨大吸引力、张建春个人魅力的感召,一批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博士加入汉麻研究团队。
 
    马天、刘雪强,都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被特招入伍,加入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现在,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已向上级申报引进一批青年科技骨干的名额。
 
    马天博士是主攻无机材料的,进入汉麻材料研究中心之后,很快把木质陶瓷领域开拓出来。刘雪强博士是机械专业,很快把汉麻的农业机械研究推动起来。严自力博士是高分子材料专业,把汉麻的复合材料推动开来。博士生张杰,在汉麻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高级工程师何锦风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食品室的老主任,加入汉麻研究团队后很快成为团队的核心科研力量。获中国食品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汉麻籽研究,就是何锦风带领科研团队完成的。
 
    “现在报奖,我都把年轻人排在前面,他们更需要鼓励。”张建春这样要求他的团队,“创新需要勇气”、“干别人干不成的事,遇别人没遇到的困难”、“科研不能盯着国内,要随时关注国际动态”、“创新要敢于挑战权威”。有了这些鼓励和鞭策,汉麻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面对遇到的挫折屡败屡战,不成功誓不休。
 
    2010年9月,几位院士、专家到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参观。
 
    短短几年内,在汉麻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出版多部专著,发表研究论文上百篇,申报了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一个只有40多人的军队科研单元,研究的成果如此众多,着实使见多识广的专家惊叹:“同样规模的研究课题,有的高校和企业需要成百上千人,你们却只有数十人,难道你们有三头六臂?”
 
    “我们不是一个团队在孤军奋战,更不是仅靠个人力量单打独斗,汉麻的研究充分体现出国家队的作用,我们的背后是全国所有可以利用的科研资源。”张建春回答,“研究所本来就是军需装备研究单位,专业门类的人才很多,所以综合开发可以做得很广。作为军队的科研院所,我们又可以调动各方力量。一个研究所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全社会的力量是无限的。”
 
    汉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让张建春稍微松了一口气:“取得一批成果,带出一支队伍,形成一批装备,推动一个产业。总后首长交代给我们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