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宫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九点建议
2010-10-13 来源:科学时报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不同,其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早在10多年前,徐冠华先生就指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研究所或实验室,国家造就和培养一个尖子人才是在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个中学生、大学生的基础之上获得的。” 很显然,丢失一个尖子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费用上也损失巨大。研究生教育的成败关乎中国教育未来的根基与命运。
我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刚毕业的年轻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这些人是将来我国科研的主力也是大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的质量相对比较低。主观能动性差,基本没有自己确立研究方向,主动按兴趣开展研究的能力。例如,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找到相关的教授会提出“我想做……”而我国研究生则绝大多数提出“老师您要我选什么课?您要我做什么?”等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贯穿于研究课题的全过程。有些老师也习惯于支使学生,把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当成“奴隶”。很多研究生成了按照既定路线(不管对错)完成课题任务的工人。缺乏基本的批评、分析、比较、选择、反复检验各种假设、形成理论的能力。因此,国外的教授在接收国内毕业的博士做博士后的时候,经常感到他们多是比较熟悉某种技术的工人,没有多少研究能力。有一个在国内最好的大学的生物系学习10年的博士,到了美国高校的实验室,曾经当着出访美国的科教界某领导的面声称自己国内10年的学习不如在国外实验室学习4个月。加州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普遍反映国内出来做博士后的研究人员到他们实验室,基本上需要从头培养。
针对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国内有些导师采取延长毕业时间的方式。研究生培养时间不要一刀切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国内有些导师不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即使延长学制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我国研究生培养水平存在的关键问题还是出在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上。不能只靠国内研究生导师的力量改变这一局面。建议对研究生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做法。这样既帮助克服国家就业困难,又满足指导教师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还能给大量热爱研究事业的青年人提供机会,这是共赢的事。建议不要对研究生研究年限作太多限制。在加州大学,文科研究生平均毕业时间为6~8年,理科5~7年。只要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严格保密的外审,要求像国际杂志评审论文一样修改,直到通过为止。或者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几篇经过严格国际审查通过的杂志论文,才能准许毕业。只要严格把住毕业关,就一定能提高我国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
改进评奖方式
我国的各种评估、评审、评奖门类众多,如实验室评估、重点学科评估、“863”、“973”、科技支撑项目等立项评估、中期评估、年度评估、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校级/国家级优秀教师、校级/省级/国家级优秀毕业生、各种科技奖励等等,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同一件事情,单位要评审、上级主管要评审、国家还要评审。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级评审,也浪费了评委们大量本可以用于学术研究的时间。而这里多数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主导的。
每种评估都有一定的合理初衷,但是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的。由于各类评估、评审、评奖常常是同一组“运动员”和同一群“裁判员”,而且要经过报材料—面上评—口头答辩等程序,弄得大家疲于应付。申请材料华而不实,空洞无物,评审者一般由已经不在科研第一线的人担任,由于对专业理解不深或没有精力顾及而提不出切中要害的评议意见。在评审会上就是数获奖次数和层次、数论文,再就是听报告做得好坏,根本没有时间看工作到底做得如何。
评审导向严重影响那些只能跟踪和模仿他人的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方向。非科研第一线的评审人员对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往往不能从其项目建议上鉴明优劣,使非主流研究难于胜出。由于我国文化传统基于情面和裙带关系,在评审中仅从国内科研人员中找寻专家难于实现评审的公正和公平。
还有一种危险的认识,认为替单位出去汇报,能吹得让领导和评委高兴就好,会“忽悠”成了上级单位选拔所辖单位领导或代言人的条件。长此下去,势必助长浮夸、虚报和弄虚作假。据了解,国内不少评审是形式化的,不必要的。建议取消通过潜在获奖人答辩的评审形式。诺贝尔奖虽然没有获奖候选人的答辩,成果依据可能就是一篇科学论文,为什么会受到举世的认可和追捧?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各种学会优秀论文奖励,没有一个是靠答辩获得的。同样上到国际著名学府、下到国际著名的学科,没有一个是靠校长或系主任申请材料写得好、答辩好而享誉世界的。
我们国家教育和科学已经深入细致地发展到没法靠一批评委来决定优劣的程度了。评奖也得由活跃在教育或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和科学家所组成的同行专家来承担。最好是国际同行来承担评议的任务。在美国和加拿大,专业学会的最佳论文奖励一般是科学研究最后的评定。一个3~4年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在美国或加拿大一旦立项,不会再有中间评审、项目结题鉴定、报奖等。大型课题一般每年单独或利用科学年会的机会召开项目会,以利于科学家们互通进展。一个项目开展得好坏由发表论文的质量,专利申报情况,他人对成果的使用情况来决定。
小结
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一定要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发展的视野。必须教育国民从自己做起,积极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应对未来全球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和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巨大挑战。大学的成败关键靠合理规划与管理。规划定位准确可行,管理到位,就能招聘到需要的合格教授。有了合格的师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我国未来接班人的质量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投入和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大学管理层服务到位,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资源投入和对管理者的监督是重要的保障,管理层树立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意识,保证学术评估质量——做好教师聘任评估和学生毕业评估至关重要。在教学与科研评估过程中,一定要逐步走向国际化。一定要努力把世界上最好的人才吸引到我国来工作,不能来工作,就多请他们参与我们的评估。
最后,我国大学创办与发展要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如果要建设一个具有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大学或系科,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建立一个由国际著名专家教授和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组成的指导和评估小组,负责聘任教授和最高管理人员。我国短时间内仅用国内科技力量难于建立由国际级科研第一线学者组成的评审队伍。我们必须大量利用国外专家资源来完成这一任务——采纳国际通行的评估机制和手段;面向世界不分人种和国别招聘最好的教师,提供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待遇。按照国际惯例实施教师学年制(9~10个月)薪资,鼓励另外2~3个月的待遇通过项目申请来获得。每6个学年给予高校教师一年的学术休假待遇。给予每位新招聘的教师足够的启动经费(支持前2~3年的开张费用,不同学科不等)。
对每位招聘教师初期给予6年的试用期,对教师个人成绩在聘用第二年末进行中期评估,到第五年末进行是否永久聘用的评估。由上述指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
给予每位教师稳定的经费支持。淡化项目竞争,突出人才竞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揭晓 | 以学科分类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领跑亚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轻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
- 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300人名单公布 2020-08-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征集2019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建议 2019-06-04
- 不建议大家投稿的时候选择那些学术编辑非常多的期刊 2018-01-26
- 清华大学张如范教授一周连发两篇《Adv. Funct. Mater.》:最新研究进展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