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段话题:不如把学术期刊版面拿来拍卖算了
2007-12-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核心提示:  看看近年来一些关于揭发学术腐败的相关信息,真是让人心寒。学术期刊更是首当其冲,成了学术腐败的“高产田”。不禁让人担心,中国学术界还有多少学术精神?当面子、人脉、官阶、职称、金钱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换学术,学术又反过来成为捞取这些世俗好处的时候,学术还是学术吗?
 
    某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赵牧向我讲述了自己为发表论文冒充教授的事。事情发生在他成为博士研究生之前,因为按照规定,如果不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两篇论文,他甚至不能够硕士研究生毕业。他把历时半年写成的一篇论文先后投给两家核心期刊,用稿通知没有收到,催款单却很快就寄过来了,千字200元,共1200元。再把稿子寄出去,要价升到1500元,发票都给预先寄过来了。没有钱,论文怎么发?赵牧有了个大胆的计划:冒充教授,把论文再寄出去。赵牧抱着恶作剧的心态,把论文又投向第一家向他要钱的学报。结果是,“赵牧教授”的论文很快就发出来了。
 
    这一实例,把担负着传播学术研究重任的专业学术期刊“黑色幽默了一把”。
 
    随后,我咨询了某学术期刊的编辑。他说:“就我所知道的,除了东南沿海某些期刊可能不收版面费,内地一些稿源不足的期刊和一些权威期刊不收,全国学术期刊基本都要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收费标准基本固定。我们会首先对来稿审查,只有符合刊发标准的来稿才会收版面费,然后刊发。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给钱也不行。当然,论文质量够,不愿出版面费,我们也不会发。这也没办法,我们有自己运营的需要。”早些时候,有杂志社在《中华读书报》上宣称版面费合理合法,版面费对于多数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缓解部分经济压力,如果取消,会影响部分科技期刊的正常运营。
 
    这么说就意味着在学术期刊的选稿标准、审稿程序中,交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已成为来稿能够刊发的必要条件。现在的中国,经济高涨,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科研经费节节高,却学术失范,连专业期刊的生存也成了问题,期刊要靠作者养着?如果想要靠卖版面支撑运营,我出个好主意,把学术期刊的版面拿到拍卖行拍卖,每期一拍,公开竞价,估计这样经济效益就没问题了。
 
    说到底,学术精神商业化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学术期刊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商业化运营的问题,学术期刊既可以直接靠国家经费,也可以从科研经费(大多也是国家经费)中分一杯羹,也能通过市场运作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中外都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
 
    在荷兰,学术性、技术性杂志主要由专业出版集团出版,它们主要推行的是集团化经营,相互间兼并、联合,互不交叉,各自实现规模效应。另外一些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办刊方式国际化也值得关注。如《科学》杂志,基本实现了作者国际化、审稿国际化、读者国际化,据统计多达一百位诺贝尔得主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并曾建立了达万人的审稿队伍,读者也遍布各国。此类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办刊经验,值得国内学术期刊学习。
 
    无论如何创新,学术期刊都不能陷入“效益差——收版面费,搞寻租,滋生学术腐败——认可度降低——效益更差”的恶性循环里。
 
    看看近年来一些关于揭发学术腐败的相关信息,真是让人心寒。学术期刊更是首当其冲,成了学术腐败的“高产田”。不禁让人担心,中国学术界还有多少学术精神?当面子、人脉、官阶、职称、金钱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换学术,学术又反过来成为捞取这些世俗好处的时候,学术还是学术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龙翔)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