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
2010-09-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博士 质量
8月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推出了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博士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周光礼对此下论:(中国)博士数量迅猛增加,但整体质量却在下降。
 
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又传出消息:该校拟清退307名“超时”硕士生和博士生,再次让舆论哗然。
 
骇人的数据和大规模的清退吸引了大量舆论聚焦,公众也纷纷开始质疑:中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在迅速下降吗?
 
博士招生各校存在生态差异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发布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牛登科即在博客上作出回复,对周光礼的调查结果颇有微词。他认为,研究生名额宽松,每个导师一年招十几个博士生,已是几年以前的事。据牛登科所知,现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的北京研究所,没有哪个单位平均每个导师达到2个硕士名额,博士更加紧张。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名额这两年都呈下降趋势,近年的(学术)博士生招生名额与导师人数基本相当,基本是1个导师1个博士生名额。所以他担忧舆论攻势会造成社会误导。“现在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再这么宣传下去,教育部以为研究生名额还是太多的话,可能压缩,我们就只能几年招一个博士了。”
 
牛登科教授的观点代表了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疑问。这些单位一直对博士生实行着严格的遴选制度,但随着近年来专业博士学位的扩张,真正的学术型博士学位却严重压缩。博士生导师甚至面临这样的尴尬:有博士学位点,却没有学生可以教。
 
虽然近年来博士生扩招现象有所缓和,但中国仍有高校存在着招生名额宽松、不符规定扩招的现象。前几年的“大跃进”也遗留很多需“清退”的问题。所以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博士生教育生态迥异,一边是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招生名额紧张,博导抱怨学生资源缺乏,一边是周光礼所言的最牛博导手下有47个博士生。也因此,周光礼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一问世,就争议不断。
 
博士培养质量危机的背后
 
周光礼在书中称5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且不对调查数据做出判断,他个人仍然较认同周光礼对博士生培养现状的一些分析,“最起码博士生的质量的确是在下降”。
 
中国博士生群体急剧膨胀是一个事实。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据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考证,目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博士生教育大国美国,却只有253所。
 
扩大的博士生群体良莠不齐,而失序的管理正在使“莠”的群体不断壮大。博士学位本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当前中国不少博士生意图将博士学位作为进入官场、职场的跳板。与此相对,大量政商界人士则逆流回高校读博“镀金”。这两类博士生,一类抱着取得“博士头衔”的功利目的,一类并不具备读博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都在给中国博士生群体的质量水平拉后腿。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