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广:从“国学小天才”被拒看“去行政化”必要性
2010-09-07 来源:科学时报
应让自主招生高校切实行使自主权
笔者认为,招生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属于高校的教育事务、学术事务,考生是否录取主要由学校决定,而不是由地方行政部门决定。地方招办主要是做好服务工作,包括调控招生计划、提供学校和考生信息等,而不是行使具体的录取权。对具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更要网开一面,切实让它们行使自主权。
然而,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并不“自主”,仍受到主管部门和地方招办行政权力的控制,地方招办对高校招生的干预力度甚至强化到具体该招哪名学生、不该招哪名学生,让原本有限的自主招生权缩水。这既表明高校的自主招生从未摆脱过外部行政权力的束缚和牵引,又表明现今的自主招生仍是“一个分数线一刀切”。
高校自主招生应当是真正的自主,而不受制于高考分数。目前即使考生通过了高校的自主招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并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后才能被录取,如复旦、交大的自主招生,就需先笔试、再面试,两关通过后,理应可以录取了,但还必须参加全国统考,达到规定的分数线。这对有专、特长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真正有专、特长的学生,由于统考差几分而被淘汰,岂不是失去了自主招生的意义。
自主招生的本意是招收考分不是很高但有鲜明专、特长的学生,或在某领域很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因此在录取时,学校应充分根据学生的专、特长而不是考分,行政部门应充分尊重学校的意见而不应在考分上设置障碍。
现行各种各样的高考加分政策,多数与高校无关,而是由地方招办确定,并未真正体现大学对特殊人才的要求,某些方面反而提供一个权力寻租的渠道。试问,既然玩航模、练武术都可以加分,为何一个高中生参加过从高校到电视台的国学竞赛并屡屡获奖,还写出让教授专家拍掌叫好的考证论文,就不能多加几分?高校招生行政化,直接导致高考招生制度更加僵化和招生自主权缺失,最后的结果是人才失落。
应对高校招生“去行政化”
要让高校自主招生不再受制于地方招办和高考分数,避免将来更多的“国学小天才”被拒,就必须对高校招生“去行政化”。
首先,应赋予大学完全的自主招生权,让大学直接面向学生,学生直接选择大学。既然引入自主招生,就应当相信高校,行政部门不要事无巨细地管。只有在行使完全的自主招生权、免受外部行政权力干扰的条件下,高校和教授才能根据自己意愿要求,选择自己认为优秀的人才。这既让各种偏才、奇才能脱颖而出,进入自己喜欢的高校接受“因材施教”,又体现大学“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让高校充满活力,不再千篇一面。
其次,应让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不必再参加高考。继续以高考分数为基准的做法,必将导致以分为本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扼杀了有专、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比较赞成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办法,即考生只要通过学校自主面试,就确定被录取,不再参加高考和划分数线。录取谁不录取谁的权力完全在学校,行政部门和招办不予干涉,这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全国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很少,而且自主招生数占总招生数的比例很低,行政部门应大胆放手让它们行使自主权,不要不放心,不要设置种种障碍。只有在“去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才能真正行使招生自主权,才能避免将孙见坤们拒之于大学门槛之外,将来才会有更多的“文学天才”、“化学天才”等免于重蹈今天“国学小天才”的覆辙,中国未来大师的诞生才大有希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拟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4
- 一个副处长,20个博士、副教授去争 教育去行政化迫在眉睫 2015-03-09
- 清华北大综改方案获批 高等院校改革正式启动 2014-12-17
- 中科院逐步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 完善院士增选计划 2014-08-21
- 北京15所高校公布自主招生简章 北大、清华方案仍未出台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