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德广:从“国学小天才”被拒看“去行政化”必要性
2010-09-07  来源:科学时报
陕西高中生孙见坤,被同学称为“国学小天才”。今年高考前,他参加了复旦大学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还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但此后的高考成绩距一本线差6分。于是,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但陕西省招办不同意投档。
 
就在此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与热议时,复旦大学招办出来澄清:复旦大学文史哲专业8名专家并非联名请愿,只是向学校建议破格录取孙见坤到历史系,得到校招生领导小组的同意。经反复沟通和协调,陕西招办坚持不予以投档录取,复旦大学对此表示尊重。
 
上面两条新闻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复旦大学确有8名教授建议录取,学校也明确表示破格录取孙见坤,但陕西招办坚持不放行。这让笔者不由得联想到近两年上海民办高校的招生窘境:由于上海地区适龄人口总量减少,上海的高考考生人数逐年下降,如今年比去年减少万余人,使得各高校在沪招生计划也相应减少,上海一些民办高校纷纷到外地寻找生源。外省市许多考生愿意来沪读大学,上海高校也愿意招收,但某些地方教育厅及招生办公室却卡住不放投档,坚决不给这些学生盖章放行,令外地考生只能望沪兴叹,令上海民办高校招生人员怏怏而退。
 
中国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严重
 
地方行政部门、招生办公室手中的一枚小小公章,却有让“国学小天才”被拒、外地考生难进沪读书的威力,凸显了当今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名不副实,更凸显出中国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严重。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完全依靠行政机构,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教育、管理学术,显然这是与以教育教学以及学术活动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格格不入的。
 
陕西招办拒放“国学小天才”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严格执行规定,宁可牺牲一个天才,也要保住高考公平;二是害怕破格会撕开规定的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会接踵而至。
 
实际上,这两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严格执行规定和破格录取人才并不冲突,自主招生主要针对那些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某领域有特殊才能的考生,目的在于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孙见坤得到多方教授和专家的肯定和赞扬,被评“在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方面具有极佳的学术潜力”、“出类拔萃”、“万里挑一”等,而陕西招办宁愿维护自己的行政权力,不顾埋没人才,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才不负责的表现。第二,陕西招办明知孙是人才,却执意拒绝放行,生怕被别人说开后门,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是保护人才。倘若以后有更多的像孙一样的特殊人才接踵而至,完全值得继续放行,乃国家之福,是好事。
 
笔者曾咨询过某地方行政部门为何不肯放当地考生到外地高校就读,该部门负责人坦言:若放行,当地高校的招生指标会受到影响。如此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实质是维护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是用职权剥夺了许多考生上大学的权利。这种不尊重人才、不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行政化作风,实在让人费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