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名副教授、教授竞聘学校的一个处级岗位,许多有潜质的青年科学家刚刚崭露头角就成了所长、院长……近年来,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滥,“研而优则仕”的现象日益突出。
“项目越来越多,成果越来越少;论文越来越多,创新越来越少;教授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这种科学界流行的说法,清晰地反映出目前科技体制过度行政化的严重问题。科学家头顶的“官帽”越来越多,可是真正有创造力的科研成果难见增加。
有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出产的科研论文数量增长了3倍,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虽然论文发表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但与之共生的,却不是发明专利技术的暴增,而是论文造假丑闻的层出不穷。而这背后也有不少戴着“官帽”,或者想戴“官帽”的“学术造假带头人”的身影。
一旦科学家们一心只想向上爬,朝着升官发财的“钱途”迈进,自然无暇顾及清贫寂寞的科学研究事业。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科学家们变得“不纯粹”“不真实”也就不足为奇了。梅贻琦老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也变了味儿,“大师”越来越少,“大官”倒是越来越多。
为何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科学总是无奈地处于弱势地位?从一些细微之处,就可以一窥端倪:“当了官,就会有很多行政资源,就有了工作交流平台,这就衍生出很多东西,也能够换取学术资源;查一下中国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单位领导,或者是主管领导项目最多;现在不少评奖,评委已经形成一个圈子,评委们交换资源也不是什么秘密,今天评审我,你关照。明天评审你,是领导自然会受关照。”当“官”所能够换来的种种好处实在是言之不尽。
在看得见的好处面前,要让科学家“守住阵脚”,耐住寂寞,不往“官”那边挤,需要一减一增双管齐下。一方面,必须尽快让高校去行政化,建立以学术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学术教研体系,减少高校里“官”们所能掌握的资源,减少当官的好处,釜底抽薪让高校里“官”们的吸引力减弱。
另一方面,要增加做学问搞科研的吸引力。必须有各种制度保障做依托,福利、职称、待遇等方面一定要跟上。真正潜心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才,就应该给他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
学术和做官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界限,因为很难既做着“大官”,又成长为著作科研成果迭出的“大师”。“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学术的归学术”方为解决“研而优则仕”的治本之策。
- 东华大学俞建勇/熊佳庆 ACS Nano:多样化织物上可直接印刷/打印的自粘弹性电子墨水 2024-12-21
- 东华大学王义 ACS Nano:可调控COF衍生碳纳米酶的抗菌自凝胶粉末 2024-12-21
-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 ACS Nano:高保水凝胶电解质助力锌空电池长寿命循环 2024-12-20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河大师冰洋教授/王杰菲副教授 Angew:新型近红外AIE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体内诊疗一体化 2022-11-12
- 诺贝尔化学奖大师:保持好奇心 功夫在考试外 2017-02-27
- 人民日报:培养世界级大师向短期功利主义说“不” 2015-11-20
- 西工大官操团队《Small》综述:3D打印石墨烯基超材料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