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
2010-07-08  来源:科技日报

  二、制度重于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科技发展不仅存在水平和能力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制度。如果说技术突破更多的是关注点和当前,那么科技体制则更多的是关注面和长远。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远比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目前,无论是科技界内部还是外部,许多同志对科技体制仍然有许多看法和意见。即使是多年来科技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目标,也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综合来看,这里既有发展过程的问题,也有整体改革配套的问题。科技体制改革仍然有一些“深水区”,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意志实现新的突破。

  比如,在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上,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逐渐得到实施,许多企业开始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大量地投资研究开发,大量地吸纳科技人才。但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仍然是困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那些体量庞大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在创新动力和能力上仍然举足不前。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6.5%,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0.61%;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24.9%,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0.84%。全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出口类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只占到10%左右。据美国学者乔治·吉尔博研究,中国大中型企业在技术本土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到其设备总开支的10%,反映出对技术创新的极度漠视。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市场竞争不充分、要素市场被扭曲、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等。我认为,当大量的企业可以通过“寻租”行为或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的时候,当大量的企业家还处在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市场和消费者负责的时候,当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投资所形成的风险可以由地方政府“买单”的时候,这类企业就很难产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的钥匙就在于体制变革——让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公平,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让创新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更多地向企业集聚。

  再比如,在科技体制上,经过多年的努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制度障碍,比较突出的包括:一是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由于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都致力于无限延伸自己的创新功能,导致创新活动的重复分散和无序竞争,尚未形成完整和高效率的创新链条。二是在现代院所制度建设上,全国近4000家政府所属科研院所基本上还是行政化管理,未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理事会管理制度,也未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制度要求。三是在科技评价方面,重数量而不重质量、重产出而不重应用、重短期而不重长远、重物轻人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客观上将会导致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四是在宏观管理方面,无论是在国家层次上还是地方层次上,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九龙治水、政策“打架现象”比较突出,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层面上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不断发挥等,都对科技进步和创新产生了积极作用。比如,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正在明显增强,200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3.3%来自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占73.2%;来自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到国内职务申请的68.1%。再比如,地方各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已超过中央财政,“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正在一些地区得到落实。2009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达7946项,比2008年增长29.7%,位列世界第五。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改善制度环境,中国科技的巨大潜力就能够得到新的释放和激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