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问效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
2010-06-22  来源:科学时报
 
评估计划从2010年2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包括4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国内准备阶段、国际评估阶段、报告提交和总结阶段,涵括了12个评估步骤。评估采用的是循证评估方式。为此,必须通过组织大规模的访谈、座谈会、实地调研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来获取有效证据,这些活动将涉及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项目的负责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者、国内战略科学家、其他资助部门、基金委现任和往届高层领导以及基金委管理人员等。此次国际评估调查对象覆盖面广,仅调查问卷就组织设计了6套,将发放数万份。
 
陈宜瑜表示:“在这次评估中,基金委是受评方,评估专家是评估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端正心态,摆正位置,切实尊重评估专家的主体地位。在提出评价意见和形成评估结论的过程中,要切实尊重专家独立判断。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十分自然的,我们要经得起评头品足,善于在差异中反思。”
 
张少春指出,从科研绩效考评的角度讲,这次国际评估拓宽了评估范围、改进了评估方法,对以后科研绩效评估的发展也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我国科研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科研的成果以及如何建立绩效评价的指标等方面。
 
这次绩效评估侧重于对科学基金的资助和管理绩效的评估,是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的,张少春认为这实现了从原来重视项目评审而绩效管理薄弱的“开环管理”,向以项目评审和绩效管理并重的“闭环管理”的转变;同时,在评估方法上也在积极探讨,对现有方法加以改进,试图从不同角度构建科学研究绩效评估评价体系。对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对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事业领域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以典型案例提供充分可靠的证据
 
典型案例将是此次国际评估最重要的证据来源,案例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国际评估专家对科学基金资助绩效的判断。因此,对案例内容、案例数量以及案例真实性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详细规划。
 
由于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项目都是知识积累,只有少部分项目会有重大突破,但是基础研究的总体成果绩效,主要是由这些重大科学突破来表现的。因此,评价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的资助绩效时,采用的是推断性抽样,选取优秀成果案例作为评价依据。“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国际专家委员会所得出的判断和结论,都将基于充分可靠的证据。”陈宜瑜说。
 
“做好案例总结分析,必须切实尊重基础研究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创新规律。”陈宜瑜进一步强调。
 
首先,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的功能,全面理解基础研究的绩效,要避免片面强调基础研究的“物化”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和文化功能,要全面体现科学基金培育原始创新、支撑国家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整体绩效。
 
其次,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的特点,在关注资助成果等直接产出的同时,更要关注孕育这些成果的制度与环境;重点考察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运行状况,重点关注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客观分析科学基金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研究环境的发展成效。
 
再次,要准确把握科学基金致力于保证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注重考察科学基金资助在完善学科布局、鼓励学科交叉、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绩效。
 
最后,要准确把握科学基金的贡献。许多创新案例,都是科学基金和国家其他重要科技计划长期、共同支持的结果。科学基金最突出的影响和贡献,是稳定了一支在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