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技术2009》黄皮书发布
2010-06-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我国首次采用科学技术指标编写的地区性科技发展报告《北京科学技术2009:科学技术黄皮书》(以下简称《黄皮书》)于日前对外发布。据悉,《黄皮书》是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市科学学研究中心负责编撰。该书以政府出版物“科学技术黄皮书”的形式发布,填补了全国省域《科技黄皮书》的空白。同时,该书也是“北京科学技术指标”系列报告的第一部。《黄皮书》预计两年出版一次,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技术市场办等多家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了撰写工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据此次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市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介绍,该书约25万字,从科技资源、创新活动、产出情况与服务交流等方面,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北京地区的科技基础资源、科技项目和科技产出成果,分析了目前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几大主要科技活动主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北京市高科技产业、软件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北京市技术交易、地区科技协作等服务交流状况进行详细描述。
科技资源丰富
北京模式探索
作为全国智力、科技最密集的地区,北京聚集着大约全国1/3的科技资源,北京地区的科技工作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皮书》指出,自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2001年到2007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16.3%,并自2004年起以高于20%的增幅高速增长。“十一五”以来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2006年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874.8亿元,2007年达989.7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总量的12.9%。
在2001~2007年期间,北京地区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6.2%。2007年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突破800亿元,达846.3亿元,较2006年增长14.9%。
同时,北京集聚了全国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科技组织。其中,设在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占全国近1/3。
“高水平的科技组织与雄厚的基础设施是北京地区具备强大科研攻关能力的重要保障,并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较强的科技潜力。”张士运指出。
在科技资源共享上,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和市场化运营服务,对接企业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北京模式”得到了科技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据悉,2009年北京直接推动成立了首都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等30余个产业技术联盟,使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数量超过100家。长风软件、闪联、TD-SCDMA、半导体照明等6家联盟入选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程”。
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上,通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中央单位合作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投入5800万元科技经费,撬动了264个重点实验室、1.3万台(套)、价值约76.3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
张士运介绍,科学技术指标值可以准确地反映科学技术活动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工具。而《黄皮书》的发布是希望通过数据来准确表达北京市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黄皮书》指出,国家科技资源在北京占据的分量非常高,近年,北京市通过“科技北京”行动计划,进一步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推动首都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据悉,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80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7%。其中,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7.5亿元,增长14.5%,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3%。
原创性的专利发明是北京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2009年,北京专利申请量50236件,同比增长1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58.4%;全市专利授权量22921件,同比增长29.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占40%。
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是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特别是在科技活动经费上,2007年,在北京200家外商投资研发机构中,科技活动筹集额已突破100亿元。占北京地区当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总数的12.7%。科技经费的98.6%来自企业系统内部,97.5%的科技经费用于研发机构内部。
值得关注的是,特别是在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中,外商投资研发机构的人员劳务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52.8%。人均劳务费高达14.5万元,是本土机构的3倍。
张士运表示,科技奖励是社会对重大科研成果比较公正、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评价,是测度科技活动产出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由于科技资源的聚集,北京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明显多于其他省市。2007年,北京获国家科技三项大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8.6%,高居全国第一。2009年度,北京地区7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获奖通用项目总数的25.6%。“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控制系统”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FM:光热响应性杂化水凝胶可诱导免疫调节介导的伤口愈合 2024-12-10
- 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课题组 JACS:手性模板辅助构筑高结晶性手性共价有机框架及其动态行为研究 2024-12-03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M:可适应强湿粘附水凝胶用于长期保护牙周炎伤口 2024-11-2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铜峰电子研究团队 Adv. Mater.:γ辐照显著提升聚合物薄膜的介电储能特性 2024-02-23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 赵东元、吴一弦、朱美芳、杨槐等获奖 2021-11-03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学与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 | 王琪院士等获奖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