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望南:教授治学 校长治校
2010-06-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教授 校长 陈望南
行政是讲效率的,教授是做学问的。如果将大学的行政决策的权力赋予教授,那么,这不论是对于教授,还是对于学校的行政而言,都不啻是一种灾难。
 
大学,这个以前多少还有些神秘,还有些高尚,被人称作“象牙塔”的所在,早成了社会舆论评说的对象。大学中的种种,都被翻出来说了。总而言之,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大学不行。既然目前中国的大学是不行,那么哪里的,什么样的大学行呢?当然,发达社会的大学是行的。还有许多人将眼光投了过去,说过去中国的大学是行的,例子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大、清华,还有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大。然后大家便有了许多关于30年代的怀想,似乎那个时代就真成了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了。
 
我忝任着学校高等研究所的所长,虽然一直不屑于目前我国的所谓“高等教育研究”,但由于职务使然,也有机会听各式的发言,翻各式的文章。我非常奇怪,当讲到所谓一流大学的经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指向四个字:教授治校。而且,不需要任何论证的过程。但是,什么叫做“教授治校”?真的有所谓“教授治校”吗?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明确以下三点:首先,一个大学由三种人群组成,一曰教师,二曰学生,三曰职员。其次,大学管理有三个最关键语:一曰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二曰教授就是大学,三曰善待学生。再次,基于上述两点,在大学里,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是两条平行线,这二者都是专业的,从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而言,并无高下之分。
 
下面开始讨论。
 
提倡教授治校,有一个最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大学的行政人员是不行的,或者说是不专业的,他们处在教授的对立面,所以大学的行政不能让行政人员来治,而应该由掌握着知识,几乎相当于古代“士大夫”的教授们来治。但不知道持此论者想过没有,所谓“教授治校”的“治”,是“治理”的意思,如果仅仅说“治”,那是很威风的,但如果说到“理”,那却是一件精细活,这也是一门学问,它是专业的。在当今中国大学,行政人员已早不是往年的工农干部了,他们同样也是专业化的,或者正在走向专业化。
 
在大学中,学术与行政真的是两件事情,前面所说的“平行线”就是这个意思,教师与职员在这个大学里分别从事着两件专业的事情,学术和管理。这两条平行线上,可以有桥梁,那就是,作为教授,可以从事行政的工作。但是,请注意,一旦教授从事了行政工作,他也就从那条线到了这条线上,必须遵循行政工作这条线上规则。也就是说,在这条线上,这位教授就是一个高级的职员,教授可以成为处长,教授也可以成为校长,但一旦成为处长甚至校长,他的主要精力就应该放在处长和校长这个位子上。
 
学术是自由的,个体的,而行政却是要讲究效率的,是集体的,是大局的。在持教授治校论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像中的“教授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上面笼罩着光环,以为如果大学的所有事情都交给“教授委员会”去决定,大学的一切就都好了。其实大谬不然。这个委员会如果真的只是“教授”“委员会”,那么,让这个委员会去讨论校政,要达成共识,难度估计是很大的,因为每个教授一定都代表着各自的群体,所以效率一定可虞。如果要让这个委员会提高决策的效率,那么它便自然要听校长的了,那么,它也便成了大学行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这是一个悖论。
 
记得在大概四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首席法律顾问在中山大学开了个讲座,讲他们的大学管理,也讲到了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当时我们的书记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学校的工作决策都是通过这个委员会的吗?这位女士微笑着说,不是的,我们的校长是这么认为的,如果希望一件事不成,就会把这件事交给教授委员会去讨论,因为他们一般是达不成一致的意见的。我会心一笑,她其实是说到了问题的本质。行政是讲效率的,教授是做学问的。如果将大学的行政决策的权力赋予教授,那么,这不论是对于教授,还是对于学校的行政而言,都不啻是一种灾难。
 
(作者系中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