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立全方位的社会质量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建立有效的产品质量问题举报跟踪机制、质量信息发布和质量问题曝光机制:建立我国产品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制度,发布年度质量状况白皮书;广泛利用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定期发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广泛宣传讲诚信、重质量的企业,建立违法企业曝光机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有效的举报投诉处置、仲裁和奖励机制及专门机构,支持消费者的维权公益行动;持续开展公众质量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安全、绿色、健康的消费习惯。
(八)建立健全技术法规,完善标准体系
建立技术法规体系。引进技术法规的概念修订标准化法,将强制性标准归入技术法规范畴。
完善标准化规划,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系统的标准体系。强化基础标准制定,梳理整合产品标准,协调上下游产品的标准制定,增加管理标准、贸易标准,在产品标准中增加安全和环保的指标或单独制定标准。
坚持标准制定的开放性原则,提高标准制定的透明度、科学性和适用性。建立科学高效的标准制修订计划立项、实施、鉴定登记与奖励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评估和评价机制,加强制造业技术标准制定与应用的结合,加快标准的更新和制修订速度,建立标准实施状况信息反馈渠道。
鼓励企业贯彻、执行标准,参与标准制定。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方面积极提交国际标准提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研发创新基地,培育一批技术标准示范群体,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九)建立完善的质量教育体系,培育质量诚信文化
大力开展全员质量教育。质量、诚信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增加质量、诚信等相关课程;实行质量工程渗透式教育,在工程学科和相关管理学科中,普遍设立质量管理、质量工程技术及统计工程的相关课程,加大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扎实推进全面质量培训。加强质量技术、质量审核与认证、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类审核人员及认证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企业全员岗位质量培训,开展从工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一直到主管、总裁的培训;大力培育注册质量工程师市场,依法规范注册质量工程师的法律地位与职责,提升注册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构建科学的企业信用运行体系,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加快信用立法,形成完整、科学的质量信用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信息公布和激励机制,建立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质量信用监控及评价机构,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引导企业提高诚信水平。
(十)短期内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持续改进,同时,针对当前质量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企业提升质量的问题,集中采取措施以期在短期内有所改观。这些方面的措施包括:加速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借助于经济调整的时机,增加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提升产品检测水平和能力,普遍推行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等。特别要针对中小企业采取有力的扶持措施,加速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基金,用于产品研发与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中小企业质量教育培训等。
-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 张立群、鲍哲南、马於光、房喻、马光辉、冷劲松等当选 2021-11-18
- 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报告在京发布 2020-12-18
-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李贺军等共104名 2019-11-22
- 工信部原副部长:我让材料司调研了31个省的制造业以后,大吃一惊! 2019-04-15
-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印发 含174项技术 2017-11-01
- 服装生产大变革:3D打印衣服可年产300万件 2016-10-31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商业化的石墨烯产品质量都不过关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