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途径的研究(摘要)
2010-06-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二、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我国制造业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适应了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确立了我国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领域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档次与品牌附加值低,新产品技术成熟度不高,制造业产品整体上呈现高端产品研制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产品的稳定性、寿命、可靠性以及一致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产品生产和使用中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中小企业质量状况堪忧,自主品牌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低;产品质量信用缺失造成的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引发的社会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制造业产品质量是国家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从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仍较低,城乡、地区发展不均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还不充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质量管理理念落后;从科技能力的角度看,我国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发展滞后,技术、工艺水平不高,整体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技术支撑能力薄弱,质量检测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落后,缺乏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检测以及质量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尚未得到广泛有效的推广应用,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乏力;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尚缺乏明确、持续的国家质量发展战略和协调有力的宏观质量管理抓总机构,质量法规体系不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在调整产品责任方面存在缺失、消费者保护力度不足,“依法治质”的法治环境还不完善,行政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重叠、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在质量监管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认证认可制度不完善,标准体系系统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水平不高,科学高效的现代质量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质量教育和质量人才培养差距巨大,质量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社会公众的质量意识还较淡薄,全社会质量诚信文化尚未有效建立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目前制造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措施建议

  我国现阶段的质量问题是质量管理、质量科技和质量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基础性、结构性问题的反映,要按照标本兼治、统筹协调、宏观与微观兼顾、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树立质量立国、质量兴国、质量强国的理念,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建立保障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将法律、诚信、文化、教育与科技能力建设相结合,监管与自律相结合,落实“依法治质”、“以德保质”、“科技兴质”、“以物促质”和“以人强质”,开展全面、系统、持续的质量能力建设。对此,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加大扶优限劣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产业整体素质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严格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结合产业振兴规划,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有目标、有步骤地攻克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明确技术创新中的质量要求;增强新品研发能力,提升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竞争力;加速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加强质量信息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可溯性。

  (二)建立与完善产品研发与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能力

  大力加强行业共性技术、质量基础技术与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充分认识共性技术研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议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行业共性技术、质量基础技术研究与攻关,支持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的应用试点和推广;适应新形势,通过重组和机制调整,强化行业共性技术科研院所的公共服务职能;支持行业协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工程技术应用中心,大力发展及推广行业共性、关键、基础技术;加大对检测、标准、计量等方面的研究和能力建设投入;实施可靠性工程,加速可靠性技术创新。借鉴香港、韩国等的经验,建立专项推广应用基金,针对先进、成熟、有效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质量工程技术,开展应用试点和推广,推动质量工程技术的应用。

  建设产品研发与质量服务公共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建立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基金,支持产品研发与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中小企业质量教育培训。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建设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与共性技术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国家实验室等,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低廉有效的基础条件;加速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地区产业联盟的作用,在中小企业产业园或聚集区,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整合现有检测资源或共同出资建立非盈利性的公共检测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廉的检测服务;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形成稳定的配套依存关系,由大企业作为质量管理中心指导、规范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为上游中小配套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形成联盟与检测服务商合作,实行检验检测等质量管理相关业务外包服务。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立公共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质量信息与人才培训服务。实施质量技术服务下企业,提倡质量专家志愿者服务中小企业,由政府和行业组织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