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途径的研究(摘要)
2010-06-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其次,产品质量要靠市场和监管两种机制共同保障。

  市场和监管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市场机制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驱动力,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将促使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政府是市场的监护人,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有必要建立监管机制对市场失灵采取一定的校正措施,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具体实施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自发地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实施系统的质量提升战略和促进措施、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从源头促进企业提升质量。

  现代质量监管体系由行政监管体系、行业(企业)自律体系、社会监管体系构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各负其责。政府通过执行对企业产品质量以及对质量相关责任者的监管职能,力求规避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由于产品本身种类、专业、技术的复杂多样,产品质量涉及全寿命周期各环节,以及受政府监管成本、监管角度等因素影响,使得完全依靠政府行政资源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变得难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要求以政府行政监管为基础,由更多的主体和资源组成更为全面、广泛的社会化质量监督网络,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行政监管、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者有机结合,监管与自律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的质量监管体系。

  第三,法治和诚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律和道德基础。

  法治与诚信分别代表着“法”与“德”两个方面,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法治包括质量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提高质量必须要有法可依,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市场交易主体之间、政府与检测认证机构之间的关系,规定了质量责任制度、质量工作和质量管理规则,是建立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实施质量监管的法理依据和基础;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必须要执法必严,对违法行为给予及时打击,是维护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必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已成为经济运转的核心法则之一。质量是隐含于产品之中的一种属性,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往往也难以完全真实、准确地判断,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商和相关责任者的诚信,这就要求一方面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和社会诚信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质量诚信的重要约束条件。

  第四,质量技术能力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必要支撑。

  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监管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方法作为支撑。标准、计量、检测检验、质量控制技术、质量工程技术等都是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托。质量技术能力不仅包括相关工程技术设备与方法等硬能力,还包括组织、计划、协调、培训等在内的软能力。在某些特定的环节和时期,软技术能力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第五,质量教育与质量文化建设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

  质量首先取决于人的素质和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应始于教育,建立健全的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人才保障;同时质量文化是全社会关于质量的共有的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巨大的导向、凝聚和约束作用。先进的质量文化是推动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和科学的现代产品质量理念,引导全社会关心质量,崇尚质量,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产品质量及质量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质量工作具有全局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系统的质量观,强化国家质量发展战略的统筹牵引作用,兼顾科技进步、质量技术与管理、法制与诚信、监督与自律、教育与文化建设,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这是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