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松:怎样才是一流的化学学科?
2010-05-26  来源: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化学学院怎样保证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高松:化学学院的人才建设制度实际上是奠基于1997年,近几年不断完善,但人才引进、培养以及作用的发挥跟整个学术体制有关,受“大环境”影响。
 
由于中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淘汰机制”和“流动机制”,导致高校在人员编制上背负了比较重的包袱。一个人一旦在高校工作,基本上很难被淘汰,而在美国,淘汰是很正常的,学校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很频繁。
 
中国科研界人才政策的不连贯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能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政策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对于人才的引进和保持也是不利的。
 
化学学院因此对于青年人才的引进一直比较慎重和严格,引进时需要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的双重考核,在引进后的第三年有个中期考核,第六年再进行考核以决定是否续聘。当然,化学学院也在尽力为引进人才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其建立科研团队。
 
学院从2007年起,主要通过学校的“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来引进学术带头人,他们在薪酬方面,比学院正教授的平均工资水平是要高一些的,但北京高房价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对于原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批杰出学术带头人,学院也正在设法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
 
如何保证“最优秀”生源
 
科学新闻:今年北京市高考考生人数大概降低了20%,似乎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或者到香港去读本科,化学学院一向招收“最优秀”的学生,这种现象是否对北大化学学院的招生有影响?
 
高松:我认为没有什么影响。首先,高考人数的下降是人口生育率降低的自然结果;第二,中国有很多优秀学生。中国如此之大,即使是“最优秀”学生,每年的绝对数也是很大的。出去念书的毕竟是很少数,而且需要有比较好的家庭条件。这也是一个自由的选择,但不会对北大和清华等学校的招生造成实质性影响,可能是媒体的夸大引起了人们的错觉。
 
科学新闻:近年来北大和清华似乎陷入了“掐尖”争夺战,把学校录取的“状元”人数公布,这样做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学科的发展?
 
高松:明确地说,北大近两年并没有这么做。状元和非状元决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材的标准,非状元也可以在大学里表现得和状元一样优秀。北大化学学院对于中国的很多最优秀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那样做。
 
科学新闻:你也提到,化学学院离世界一流的教育基地也还相距甚远,那么,化学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流的教育基地?
 
高松:北大的整个教育从理念上来说,应该还是精英教育。具体到化学学院,我们希望能将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教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普遍较弱。化学学院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敏锐思维、将来在化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人才。
 
对于化学学院的本科生,我们也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虽然学生都很优秀,但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可能也不一样,我们会尽量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流的教育基地我认为也是应该具有上述特点,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平等交流的能力很重要。
 
与一流的差距
 
科学新闻:北大化学学院可以说是国内化学学科的标杆,北大化学学院怎样处理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研究之间的关系?
 
高松:北大化学学院的学科布局是以基础研究为中心,促进学科交叉、发展前沿科学。立足基础研究,这是大学的根本,是为明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同时,我们的一些基础研究,又是面向国家的需求。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强调产学研结合,化学学院在这方面也有很成功的范例。比如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从基础实验出发最终应用到工业化的稀土萃取分离;谢有畅教授等在基础研究中发现自发单层分散原理,以此为核心开发了工业气体分离成套工程技术等等。
 
科学新闻:你认为北大化学学院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高松:我认为,在原始性创新、杰出人才队伍、国际化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化学学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