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松:怎样才是一流的化学学科?
2010-05-26  来源:科学新闻
作为中国现代化学教育和研究的发端,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已经走过了整整百年。作为中国大学化学学科中的佼佼者,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培养出了众多的化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时任北大化学系主任的曾昭抡对当时化学系的状况做出了“设备条件赶上了欧美二流大学水平,而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则超过欧美大学”的评价,然而时至今日,北大化学学科仍然行进在“向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努力迈进的漫漫长路上。
 
北大化学学科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水平。如何才能成为一流的化学学科,北大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流”是由人才撑起的
 
科学新闻:在北大化学学科百年庆典上,很多人都提出要把北大化学学科真正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你认为究竟怎样才算一流的化学学科?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高松:“一流”是个高的标准同时又是很难界定的概念,究竟怎样去衡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北大化学学院希望真正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路还很长。在我看来,世界级的学术机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青年人才(比如现在的助理教授等)能够在这个地方成长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者,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世界级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需要有稳定的投入、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能够让青年人才潜心教学和科研的环境。当然,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也很重要。
 
科学新闻:你提到人才的重要性,北大化学学院在近几年的人才引进方面有什么举措?北大在引进人才时是否特别重视其本科学校,尤其对北大毕业的本科生特别青睐?
 
高松:化学学院每年的人才引进是比较稳定的,大概每年新引进2个PI(学术带头人)。当然,随着北大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简称校“百人计划”)的实施和新化学南楼的建成,这两年在青年人才的引进数量上有所增加。目前人才引进以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为主。
 
北大在引进人才时,主要看学术背景和成绩、特色学术方向和学术发展潜力,完全没有刻意要求本科毕业学校。事实上,我们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中有本科在北大毕业的,也有在清华大学、中科大、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等学校毕业的,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大多在国际著名大学有过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历。
 
科学新闻:除了校“百人计划”,化学学院在“千人计划”甚至“千人计划”B类人才的引进上有什么计划?
 
高松:中组部的“千人计划”战略上和出发点是好的,想吸引高端人才回国,但因情况复杂似乎在操作层面,有些“边走边看”,开始时缺乏一个系统的设计。“千人计划”B类人才引进目前也是议论纷纷,尚未看到细则。估计“千人计划”B类项目将选聘学术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杰出人才,期望他们能够在两个月的国内工作时间里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对于化学学院来说,“千人计划”的B类人才一定要是本领域最杰出的人才。如果每年在国内只要求有两个月的工作时间,目前来说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聘请理论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因为理论研究不太受地域的限制,通过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网络手段等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交流。当然,由于在国内的时间比较短,在一些匹配措施上也可能会与全职回国的“千人计划”人才有所不同。
 
留住人才的心
 
科学新闻:你认为北大化学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和其他的高校相比有哪些优势?
 
高松:如果和国际著名大学或与香港的大学相比,大陆的高校包括北大目前在薪酬待遇方面还缺乏竞争力。但我们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优势。近年来,化学学院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不断改善,在新引进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空间、研究生生源等方面,在国际上都还是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吸引力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