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高校科技运行机制
高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计划任务,为此支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管理成本,却难以利用项目经费进行成本补偿。目前,国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使得科研任务繁重的高校事实上要用自筹经费补助国家计划的科学研究。因此,优化科研队伍结构,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就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科研队伍结构不完善、科研工作缺乏合理分工正是制约和困扰高校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开展有组织、高水平、高效率的科学研究,必须有三支队伍。一是教授和一部分专职研究人员,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二是实验技术人员,使用开发大型仪器设备,钻研先进的科研手段;三是科研辅助人员,从事搜集、查阅、整理材料等事务性工作。在国家事业拨款完全依赖招生数量核定的制度下,教师的聘任是依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的,对教师的科研时间和工作量缺乏必要的法理和财务补偿依据,使得专职研究人员和科研辅助人员的聘任机制难以建立。这一方面令学校难以有效调动人力和物力资源,组织学术力量从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校从制度上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长此以往,高校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挫伤。
因此,要尽快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高校科研间接成本补偿制度,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结构,提高高校组织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要继续大力推动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以此为契机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建立高校科研助理制度,形成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科研辅助人员、博士生构成的分工合理、协调高效的高校科技创新队伍,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利用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工作,为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专职科研队伍提供了难得机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作为高校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规范科研助理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聘用管理、薪酬标准等,推动高校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深入调研、分析涉及科研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建立高校专职科研队伍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
2010年是推进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有效实施、加强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一年。要积极组织开展调研,研究解决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信息管理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对专项资金的认识,准确把握定位,结合国家、学校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有效措施和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管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特色,突出重点,用好、管好专项资金,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2.6 进一步加强区域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将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将继续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计划,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对地方高校科技工作,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地方创新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基地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研究条件。四是支持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2.7 惩防并举,重在预防,从教育、制度、监督和查处四方面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要在高校师生中加强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教育,注重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强调学者的自我道德养成。
坚持把制度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教育制度、规范制度、查处制度的建设。用科学公正的评价聘用制度、透明高效的学术资源配置制度、良好的科技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学风。
坚持把监督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关键。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一是要健全学术批评机制,二是要有独立客观的学术监督机制,三是要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监督。
坚持把必要的查处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手段。必要的查处不仅是学风不端者必须承担的成本、付出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对诚实守信学者的公正,对意志薄弱学者的警示。
在制度建设上,要严格依法治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深入研究,抓紧制定,要增强高校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和动力。社会舆论也要给高校一个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查处自身问题。
从深层次上讲,如果科研不端行为在较大范围发生而且屡禁不止,往往反映出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高校的学术环境,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一是坚持学术行为的客观标准,摒弃小团体、门户分割的陋习。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不盲从权威,不论资排辈,不排斥小人物,形成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在学术评价中尊重科学家个性,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二是大力弘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树立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科学研究要告别浮躁,回归宁静,远离急功近利。倡导甘于寂寞、淡漠功利、扎实工作的研究态度和学术作风。三是适当淡化成果、奖励与物质报酬、个人晋升紧密挂钩的倾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简化科技管理程序,大幅度减轻科技工作者事务性负担,保证从事研究工作时间和精力。
(作者谢焕忠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 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科技奖推荐/提名工作启动 2019-03-11
- 复旦大学卢红斌教授及其团队领衔的“石墨烯散热膜的制备及应用”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最佳路演奖 2018-05-30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防范风险 2017-12-14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学‘十二五’优秀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2016-05-09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荣获“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创新平台建设奖” 2016-03-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举办“国家‘十二五’新材料发展规划”专题报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