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校长:大学要培养与未来中国地位相称的人才
2010-05-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5月13日为华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学生带来一场精彩演讲,主题是“如何培养20年后的中国精英”。
杨玉良在演讲中提出,大学教育应有“未来眼光”,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地位愈加举足轻重的情况下,培养出拥有全球化视野、人文关怀、专业素养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的精英人才。
杨玉良说,海内外70%的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中国政治上、社会不出现问题,以中国目前的发展规律,可维持8%以上的GDP增长二十年,这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大国地位。
他指出,中国的崛起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是因为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来揣度中国,认为中国崛起必然导致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事实上,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与“合”,像唐代中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证明不同的文化并不一定导致冲突,也可能是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
杨玉良认为,中国需要让世界理解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消除误会的根本手段。这个重任必将落在未来中国的人才肩上。“温总理说大学是‘仰望星空’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考虑未来。中国大学需要培养与20年后中国大国形象相匹配的人才。”
近年来,复旦大学始终致力于通识教育培养。杨玉良援引哈佛大学校长的话说,通识教育不是要培养“什么都懂一点,茶余饭后能够夸夸其谈的人”,而是培养一种眼光,一种思维能力。复旦希望学生在具备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能置于更深厚的背景下加以融会贯通,让学生拥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
他表示,复旦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拥有人文关怀、全球化视野和批判眼光的人,在对自己专业知识有深入研究的同时,具有精细而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据悉,杨玉良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复旦名师团团长。复旦大学为了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感,推出“复旦名师中学校园行”活动,由100多位正教授组成的复旦名师团,将陆续前往全国各地中学作人文、社会和科普讲座,以推广通识教育理念,帮助广大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杨玉良表示,自己非常关注这次活动。他认为,一流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还应体现在对世界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揭晓 | 以学科分类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 2020-07-23
- 双一流大学2000-2018年度国家三大奖统计情况 2019-06-28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行榜”首次发布 2018-05-29
-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级人才团队招聘启事 - 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师资) 2024-11-12
- 年薪75万+!西北工业大学诚邀海内外青年英才加盟! 2024-10-08
- 中国农业大学诚聘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博士后 2023-12-11
- 复旦大学教授杨玉良院士:古籍保护须解“卡脑子”问题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