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省与中科院倾力打造产学研联合创新样本模式
2010-05-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从两年前的一片荒地,到今天现代化的生产厂房;从完全依赖进口,到目前95%的设备形成国产化……4月23日,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投资2亿元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在即将投产之际,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一行亲临考察。

  “有中科院的支持,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公司负责人说。作为国内第一条T700碳纤维生产线,今年将形成年产50吨的生产规模,并填补国内空白,彻底摆脱高性能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放眼全省,中科院已经在江苏扎下了根,合作共建了100多个研发机构、转化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等。

  在中科院,江苏也结下了亲,12家分院都与江苏攀上了亲家,90%的研究所在江苏播撒了科技的种子。

  目前,双方合作的列统科技项目超过1000项,有5000多名中科院系统的科研人员活跃在江苏创新创业一线,形成了不可比拟的创新优势。

  十五载共结一段佳缘

  十五年光阴可以成就一个少年的成长,也可以推动一个省产学研工作的大力发展。江苏省与中科院在十五年的合作中走出了坚定的步伐。

  回顾往昔,院省合作的过往历历在目。1996年11月,中科院与江苏省在南京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从而揭开了院地合作的序幕,并在全国率先开创了一种指向性明确、规模巨大的组织行为。至今合作面已拓展到所有省辖市和91%的县(市、区),使江苏成为中科院与全国各地合作中覆盖面最宽、规模最大、产出最多的省份。

  时光荏苒,若说十五年前江苏省与中科院的合作只是青涩的试举,进入新世纪以来,院省合作则已步入了壮年。2001年、2005年双方先后两次续签协议,并提出院省合作项目产出规模从2004年70亿到2010年300亿元的目标。“十一五”以来的四年间,院省合作进入新阶段。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以重大产业化项目合作为重点,以共建研发机构和平台为牵引,院省合作开始了新征程。从院省高层领导的互访到研究院与企业的接洽,无不是产学研工作的突显。

  从1996年第一批50个合作项目起步,江苏省与中科院的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大,从单纯的项目合作向共建创新载体进发。目前,双方已联合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载体,以及一批应用技术转化中心。此外,江苏还引进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4个、总投入53.3亿元,培育发展了纳米、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高技术新兴产业。

  三百亿支撑转型升级

  世博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国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全球首个4G网络——TD-LTE演示网也是其中之一,该演示网18个基站建设的核心部件高频覆铜板,全部来自江苏泰州旺灵绝缘材料厂。

  高频覆铜板是传感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领域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微波电路基础材料,西方国家一度限制对我国的出口。旺灵联手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了“高频微波复合材料研究分中心”,在产品结构、工艺流程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世博会上,它将为全球各地的游客提供移动高清实况转播、高清实景导航、移动高清视频点播、高速上网卡,仿佛给游客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窥一斑而知全豹,旺灵的技术突破彰显了院省合作的优势。在院省合作中,双方坚持把合作重点放在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上,把科技产业化项目作为重点方向和优先领域。为此,江苏专门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积极鼓励江苏企业与中科院所属院所开展合作,吸引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来到江苏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的中科院成果已达54项,总投入53.28亿元。

  龙芯电脑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风电机组变浆距控制技术、手性药物技术、“冷—热刀”等一批重大成果,不仅抢占了国际产业技术制高点,同时也成为江苏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产业支柱。在新材料领域,双方合作项目近300项,如化学所与江苏索普公司合作,突破羰基化合成技术的关键技术壁垒,打破国际乙酸市场由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垄断的局面;广化所与江苏玉华金龙合作,突破利用二氧化碳制备聚碳酸亚酯和可降解泡沫塑料技术,率先在全球实现了二氧化碳树酯的规模化生产;山西煤化所碳纤维技术在扬州的成功转化,取得了国防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福建物构所与江苏丹化集团合作转化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成为煤代油化工的标志性工程。

  这些项目在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支撑江苏的经济逐步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双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项目产出规模已从2004年底的不足70亿元,跃升到2008年的200多亿元。在研合作项目数已达1000多个,覆盖了江苏13个省辖市,以及90%以上的县(市、区);2009年双方合作项目产出超过300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