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引进三五所国外知名大学 高教实验田广东暗破“冰”
2010-04-28  来源:南方日报
 
UIC制度破冰的先锋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UIC是香港高校离岸办学的一个里程碑,是在现行中外合作办学规范下的“打擦边球”,但办学经费的困扰始终伴随
 
虽然到目前为止,广东还没有一所像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样的中国与外国合作的大学,但是,在珠海大学园区内,却有一所教育部特批、香港与内地首个且是唯一一所合作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
 
创办五年,去年年底,首届200多名毕业生赴港,在香港浸会大学礼堂和其他学生一道,从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兼UIC校长吴清辉手中接过学位证书。
 
这一郑重的安排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不论是在香港读还是在珠海读,“浸会”的出品是一样的,同样的国际标准课程、同样的全球招聘教师、同样的全英文教学、同样不低的淘汰率,唯一不同的是,UIC的同学不仅可以拿到香港浸会大学的学士学位,还可以拿到UIC的毕业证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UIC是香港高校离岸办学的一个里程碑。
 
据闻,因为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的大力支持,才有UIC当年得到教育部的特批。作为UIC校董会主席、北师大著名教授,许嘉璐先生曾表示,大陆高等教育面临的不是量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是改革的问题。UIC正是他思考、研究和推动国家整个教育改革的实验田。
 
在这块实验田里,有着常人尚不了解的制度破冰。
 
例如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显然与内地高校“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所不同。“什么校长厅级部级,这些我都搞不懂。我只知道我们这里是校董会和学术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治校,当时还任命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先生为UIC的校长和法人代表,这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UIC常务副校长郭绍棠从一开始就在珠海耕耘,几年下来,得失冷暖,体会很深。
 
其实,UIC的角色就是港校内地办学的探路先锋。因为香港高校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追求学术自由和国际化,因而UIC走的路一开始并不平坦。
 
“招多少人,开什么课,收费标准是多少,在香港一般是大学说了算,但在内地就不行了,一开始大家都有点无所适从,物价局不知道该如何批准学费标准,收费标准还是向内地大学看齐,教育主管部门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学额,几年磨合下来,现在很多方面都比较畅顺了。”
 
不可否认,珠三角的人才培养落后于长三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上任广东后不久即赴UIC调研,他看后给出的评语是:你们这条新路就是把国外的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文化国情结合起来的道路,既有国内高等教育没有的国外教学体制,又有国外教学体制没有的中国文化。”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也非常认可UIC的探路,他说,“我们在真正试验一个新的突破。”
 
当时郭绍棠听了,内心觉得很温暖,毕竟这是很重要的官方认同。他说,UIC内地办学的经历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给香港高校来内地办学很多借鉴,但是现在,他们正面临着新的困惑。
 
“UIC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呢?你说私立吧,我们是两所公立大学的结晶,你说公立吧,我们又没有一分钱政府投入,既没有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也没有得到教育部或广东省市的支持,完全依靠香港浸会大学一个多亿的投入在运作,可以说走得很辛苦,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如果还是依靠香港浸会大学的投入,我想是不公平的,我也希望通过你们媒体呼吁,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市政府能够拿出方案来帮助我们把试验进行下去!”
 
在珠海前往香港的轮船上,郭绍棠副校长讲得最多的就是对未来的担忧,毕竟有这么好的开始,毕竟很多不可克服的困难都挺过来了,他希望UIC可以走得更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