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国际化背景下建设“全球大学”
2010-04-27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国际化 全球大学
3月24日~26日,英国文化协会在伦敦召开了第四届“走向全球”国际会议,探讨高等教育的未来。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世界的潜能:让教育迎接挑战”。会议对当下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全球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更为亚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应引起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
 
成立于1934年的英国文化协会是英国为促进文化教育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全球109个国家的223个城市设有办事处。该组织与亚洲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在我国重庆设立的办事处。目前,该协会在中国通过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教育处,以及在上海、广州和重庆的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英国文化协会的使命是“学习、分享与联结世界”。
 
由英国文化协会组织的有关教育的“走向全球”国际会议,其目的是为探索全球教育最新发展、探讨各种问题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今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届“走向全球”国际会议,有包括中国代表在内的超过1200名代表参加会议。之前的三届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球70个国家的1000余位代表。
 
如何让教育迎接国际化的挑战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世界的潜能:让教育迎接挑战”。英国文化协会的执行总裁马丁·戴维德森在对会议的目的所作的论述中说,希望大家能够探讨世界范围内的高校、政府与社会所面临的领导能力与政策方面的挑战。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全球的经济衰退是否引发了“孤立主义”?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对国际教育意味着什么?全球的流动对于教职工和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的流动又是如何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与观念共享的?我们所憧憬的一个真正的国际教育体系的前景是否正在受到威胁?
 
具体而言,大会讨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职工与学生的流动性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各个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流动不断在增长。那么,各个高校如何鼓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到各种国际学习之中?对于教职工的全球流动来说有着怎样的障碍?
 
其次,新型的全球合作模式是什么?
 
再次,如何打造全球公民?各国政府和企业都从具有全球意识的毕业生那里有所获益,像这样的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就某种程度来说,是否所有国家都需要去开发这样的国际意识?
 
最后是政策与领导问题。人们早已感受到了国际教育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各个层面上的深刻影响。那么,对于高校、政府和社会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重要的领导与政策方面的挑战是什么?政府在教育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中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在本次会议上,代表们主要站在“国家”与“大学”两者的层面上,讨论了诸如国际化教育的推动力与动机何在;有哪些策略可以使两者统一;怎样才能使两者共同去支持诸如研究、课程的改进、教学、学生实习以及教职工的发展等诸多的因素。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