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杰:我国研究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工科的思考
2010-04-08  来源:科学时报
 
我国正处在实现工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期,国家对科技投入将持续加大,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工科的学科优势和研发力量在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产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高校在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也可以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1.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呼之欲出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最主要的变量之一,也是决定经济总量的最主要因素。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扩大经济总量,为经济发展带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繁荣和科技革命存在着峰谷相间的发展规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孕育着引发下一轮经济繁荣的新科技。每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后都会出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即将来临的技术革命为工科的发展提供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实际课题。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科,对于国内研究型大学的工科发展尤其重要。
 
2.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虽然得到长足进步,但是至今尚未完成工业化的进程,在产业现代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多项国内外评价均显示,我国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50%左右,据最近发布的《2009年我国工业化报告》显示,我国15个重点行业的工业现代化指数仅为世界先进国家均值的41.4%,并预测我国还需要30年的时间来完成工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设立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投入持续高速增长,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0%左右,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且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年来,政府还陆续出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石化、有色金属、造船轻工、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为工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费支撑。
 
3.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变
 
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转变目前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大约只相当于日本的1/20,美国的1/10,德国的1/6;我国生产钢铁的单位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21%,乙烯综合能耗高70%,供电能耗高23%,水泥综合能耗强度高44%,大型合成氨能耗高24%;从资源综合利用率看,我国矿产、木材、钢铁、水资源的总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则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产业现代化则要求技术集约化、高加工度化,要通过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投入要素质量并实现以较少的要素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同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达到最小。许多亟待解决的行业共性关键问题为大学工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机遇。
 
4.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性日益显现
 
低廉的劳动力是目前我国企业最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也是过去3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企业除少数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已形成区域性品牌外,绝大部分本土缺乏技术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在低附加值的环节进行国际代加工。如长三角地区企业中80%以上从事贴牌生产,这些企业外商获利高达全部利润的90%以上。如上海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5.1%,每100元销售收入中上缴税金只有1.4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中国不靠先进科技和提高效率,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模式是“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因此,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性日益显现,而我国研究型大学工科的学科优势和研发力量可以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为本土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产业现代化的过程。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