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甬祥: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 引领和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2010-03-01  来源:科学网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和方向
 
准确预见科技革命何时、何处发生是困难的,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从资源与需求面临的挑战看,以下领域和方向将最有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
 
——在能源与资源领域,人类必须转变无节制耗用化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迎来资源节约、高效、清洁、可循环利用的时代。这要求在一些基本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例如,先进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高效制氢与存储技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清洁和循环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清洁循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深部地球、海洋和空间资源的开拓等。
 
——在信息领域,无论是集成电路、存储器、计算机还是互联网等现有信息技术,都将遇到难以继续发展的障碍,呼唤信息科技新的突破。例如,新的网络理论,网络云计算,网络安全与智能管理,人机交互与语言文字图像的智能处理,海量数据挖掘与管理,自旋电子、分子、量子器件,光电子、量子、基因计算等。
 
——在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未来30至50年,能源、信息、环境、人口健康、重大公共工程等对材料和制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先进材料和制造向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制造过程将更加清洁、高效和环境友好。新的突破可能发生在:绿色、智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设计,制备过程精确控制及全寿命成本控制,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和性能演化规律,近终尺寸形貌加工以及材料器件一体化等。
 
——在农业领域,将进入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时代,在保障食物安全功能的同时,农业还将担负起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多样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使命。这要求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突破,如,生物多样性规律,高效、优质、抗逆农业育种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营养、土壤、水、光、温与作物相互作用机理和精准控制方法,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健康食品的科学基础等。
 
——在人口健康领域,全球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可能达到90亿至100亿,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保证食品和生态安全,防治重大流行病,并将关口前移,走一条低成本、普惠保健之路。这要求在一些基本科学技术问题上取得进展。例如,营养、环境、行为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基因遗传、变异与修复机理,疾病早期预测诊断与预防干预的科学基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殖健康和早期诊断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延缓和治疗的科学基础等。
 
——一些重要基本科学也正孕育着重大突破。例如,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将深化人类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探索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精确调控,进而在光/电/热转化、光合作用与光催化,能量、信息的储存、传输、处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出现打开了从非生命的物质向人造生命转化的大门,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开辟了新途径。人类将不断深化对脑和认知的探索,一旦突破,将导致科学思维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的革命。
 
(三)为新科技革命作好准备,是把握未来的战略选择
 
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都在积极谋划未来。选择重点领域,增加创新投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2009年4月,奥巴马在美国科学院的演说中指出,20世纪,美国之所以领导了世界经济,是因为美国领导了世界的创新。他提出要重塑美国科技的领先地位,为未来50年繁荣奠定基础,并承诺将R&D投入提高到占GDP 的3%。同年9月,美国政府出台《美国创新战略》,阐释了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信息网络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新战略。
 
2008年底,欧盟举行首届创新大会,提出依靠创新克服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各国共同融资成立欧洲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
 
2009年,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日本政府紧急出台 “数字日本创新计划”,力图促进绿色、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必须为新科技革命作好充分准备。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远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温家宝总理在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中国必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新科技革命和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实现跨越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