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长乐:大学“去行政化”的基本思路
2010-02-26  来源:科学时报
在此问题上,笔者以为,党作为一种组织和观念,并非需要专门人员来代表,同样是人,为什么只有党委书记能够代表党,而校长就不能代表党呢?党委所属机构的功能为什么就不能由行政机构代行呢?事实上,有些高校的党政领导职务由一人兼任的现象,正说明党的意志是可以由行政领导者同时完成的,党委所属机构的功能也是可以融入到行政机构的职能中的。总之,对大学中党政关系的重新理解,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否则,任何“去行政化”的设想,都可能只是一种空想。
 
“去行政化”的基础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制度是社会各种组织活动的规范和标准,也是一种组织和规范体系。制度以一定的思想、观念、理论为前提,既是这种思想、观念、理论的反映,又是这种思想、观念、理论的载体。制度对事业或活动有非常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好的制度可以促进事业成功,取得胜利;坏的制度可以使事业衰落,风气败坏。大学中的行政化现象表明,我国现实的大学制度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制度,需要进行革新或置换。要“去行政化”,就必须对现行体制进行革新,建立反映大学本质和宗旨的现代大学制度。审视世界大学的制度形态,可见保证国外大学其所以为大学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又是一种教育和文化机构的现实存在,其基本内涵为反映了大学活动规律、融汇了大学先进思想、体现了大学本质和精神、能够保证大学师生教育和学习权利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等内容。这种制度其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通行,是因为大学是一种普世性事业,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以国别、地区、民族的差异为转移。大学的这种性质表明大学制度也同样具有普世的性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制度,也同样可以被引进为我国的大学制度。事实上,我国早期大学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对世界其他国家大学制度的移植和引进。所以,我国大学中的“去行政化”活动必须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否则,打破了旧的制度,却没有新的制度予以补充,大学的活动将失去制度的基础。其行为会像没有河床的水流,既漫无边际,又给人类造成灾难。
 
“去行政化”的突破口是对大学校长实行教授委员会选举或公开选聘。大学“去行政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观念、制度、风气、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但立足于我国大学的实际,一个最合理的突破口就是校长的公开选拔和聘任。由于校长是大学的核心要素,是大学名正言顺的领导者,也是大学应然意义上的统帅和灵魂。一个大学的办学是否成功,全在于校长的人选是否得当。我国的大学是这样,外国的大学也是这样。世界上任何一所著名大学,历史上肯定都有过一任或几任杰出的校长。世界著名大学的历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著名大学校长的历史。我国大学要“去行政化”,其首要的工作无疑是应该选拔出具有教育家素养和情怀的大学校长。然而,审视我国目前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还是一种典型的行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所选拔出的大学校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行政化现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若期望由他们来进行“去行政化”,无疑只是一种奢望。所以,要“去行政化”,就应该改目前的由“上级”委派大学校长为由大学中的教授委员会公开选举或由教授委员会公开聘任大学校长,变以往的大学校长只对上负责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变以往的注重追求政绩为追求教育本质和宗旨,追求大学的品格和精神。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应该对大学校长选拔体制进行改革,说明公开选拔或选聘大学校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础。若教育决策者们能够下定决心,改大学校长的委派制为公开选聘制,那一定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支持,也能成为大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带动大学体制的革新和超越,促进大学制度的实质性进步。
 
显而易见,上述的“去行政化”条件是不容易达到的,但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去行政化”的目标则是难以实现的。这正是我国大学目前面临的困境:不变革,大学将面临深刻的危机,遭受社会严厉的批评和诟病;要变革,我们却往往缺乏决心和勇气,不敢打破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使改革失去合适的机会。所以,社会的大学“去行政化”诉求,正在考验决策者们的智慧和勇气。
 
(作者为江苏大学教授)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