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宾夕法尼亚大学杨澍团队、圣母大学张艳良团队 Matter:可编程“像素化变色”CLCE-气溶胶组合打印打造可拉伸的多彩光子皮肤
2025-10-24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Shu Yang(杨澍)教授团队和圣母大学Yanliang Zhang张艳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知名期刊《Matter》发表了以“Aerosol-based combinatorial printing of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with tunable and pixelated structural colors”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ter 2026, 9, 102495)。自然界的结构色(如变色龙、章鱼)之所以迷人,关键在于微米级像素与连续梯度共同编织出的动态色彩。如何把这种像素+梯度的复杂结构,在柔性材料上一次成形并且可大面积、可弯曲、能应变显色?本研究利用气溶胶组合打印(Combinatorial Aerosol Printing, CAP),在基于手性向列型液晶弹性体(CLCE)的体系中,实现≈15 μm 线宽、1.1 μm 厚度的高保真像素化结构色,并可在打印过程中动态混墨形成连续配比梯度,做到颜色和模量双可编程;图案还能直接覆盖到各种曲面(易拉罐、青蛙/人脸模型、硅胶变色龙皮肤等)。团队进一步展示了可隐显的加密图案、可被手机识别的彩色二维码,以及无需电学读出的可穿戴应变手套。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为Yanliang Zhang张艳良)教授和Shu Yang(杨澍)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Shangsong Li(李尚松)和Kaidong Song(宋凯东)博士


方法与核心进展

  CAP 属于气溶胶印的多油墨变体:研究团队将配方不同的 CLCE 前驱体雾化后在喷头内同步输运并原位混合,落到加热基底后迅速干燥并固化,从而在像素尺度上连续调控手性掺杂与交联密度。借助这一过程控制,作者实现了线宽约 15 μm、膜厚约 1.1 μm 的连续条带与像素图案,分辨率接近该类工艺的物理极限,高于以往挤出或模压得到的 CLCE 图案;同时打印出的多色二维码可被智能手机直接读取,体现了高保真度与数据承载能力。



1. CAP打印CLCE的示意图,与其他打印方法的对比,以及打印渐变色/像素的示例。


为何能做得细、准、均一

  作者指出,所用 10 wt% CLCE 墨水黏度约 10-20 mPa·s,在相关剪切速率下近似牛顿流体,有利于稳定雾化与快速溶剂蒸发;与加热基底配合,可在秒级完成从液态到固态胆甾相的转变,避免了旋涂与挤出中常见的流动扰动与取向不均,从而获得更高的颜色饱和度与图案边界清晰度。该过程主要通过干燥动力学而非剪切取向来决定螺旋轴排列,这也是成膜均一和显色稳定的关键。


颜色与软硬双可编程

  在 CAP 中改变手性掺杂比例即可调控胆甾螺距 p,按布拉格条件 λ = n·p·cosθ 精确设定反射峰位置,使得不同像素呈现不同颜色;进一步通过调整丙烯酸/巯基当量比写入不同的交联密度,使像素在杨氏模量上跨越数量级变化。结果表明,软区在相同拉伸下出现更显著的蓝移,硬区变化较小,因此可以把颜色响应阈值编码到图案中,制作只在特定应变下才显现或消失的隐显信息。上述调控均可在同一次打印路径内完成,实现连续梯度与离散像素的统一。




2. CLCE像素图案的信息展示与隐藏。


从平面到曲面与可穿戴示范

  CAP 直接在圆柱、人脸与动物模型等连续曲面上打印 CLCE 图案,颜色在不同位置保持一致,并在仿生变色龙皮肤上通过充放气实现秒级、可逆的绿蓝、红黄转换,显示出无源、低能耗的力致变色特征。作者还将像素贴附于手套关节处,不同弯曲角度对应可重复的反射峰位移与颜色轨迹,多个像素的组合可形成手势彩色指纹,便于相机直接读出。



3. CAP打印CLCE的应用。


意义与展望

  该工作把结构色材料的像素化、梯度化、曲面化制造统一到一种可扩展的打印工艺中,突破了传统单色打印在分辨率与功能集成上的限制。该工作在能够在像素的微米尺度级别编码光学与力学属性,为加密显示、可拉伸显示、相机可读的可穿戴传感与仿生伪装等方向提供了通用平台,也为软体光子学与自适应器件的工程化奠定了基础。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5.102495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