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性能可持续材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循环经济和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薄膜因其可再生、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以及优异的力学强度与光学性能,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关注与应用探索,被视为石油基塑料的理想替代材料之一。但其固有的低延展性与有限韧性,严重制约了实际推广与商业化应用。
得益于CNF的高结晶度(60-80%)及薄膜的高紧度(1.0-1.4 g/cm3),CNF薄膜的拉伸强度可达150-250 MPa,优于大部分塑料。但由于纤维素分子链刚性强以及CNF的结晶度高,CNF薄膜展现出较差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10%)和低的韧性(<15 MJ/m3),与传统塑料薄膜(韧性一般在20-150 MJ/m3)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使得CNF薄膜在机械拉伸过程中易发生脆性断裂,从而限制了其使用寿命和应用潜力。因此,提升其延展性并增强韧性,已成为推动其在高端领域替代石油基塑料的关键突破方向。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的方志强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邱学青教授和四川大学王静禹副研究员合作团队,从折纸龙三维折叠结构中获得灵感,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将均匀亚微米木质素胶体球作为"软区"嵌入刚性CNF网络,成功制备出兼具高延展性和高韧性的纳米纤维素薄膜(L-CNF)。
得益于木质素胶体球的亚微米尺度和高度均一性,这些“软区”在薄膜中形成了类似折纸龙菱形结构的有序分布,从而在拉伸过程中有效促进CNF的整体滑移与应力均匀分散。所制备的L-CNF薄膜延展性达54.25%,韧性达60.58 MJ/m3,较纯CNF薄膜分别提高了3.4倍和3.7倍。同时,该薄膜还具备紫外屏蔽和疏水性,展现出在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更具意义的是,这一高性能薄膜的全部组分——纤维素与木质素——均直接来源于木材。研究充分证明,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与调控,木材衍生材料在替代塑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行性。
相关成果以“Kirigami Dragon-Inspired Structural Design for Super Tough and Highly Ductile Nanocellulose Film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论文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林晓琪,通讯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方志强研究员、四川大学王静禹副研究员和广东工业大学邱学青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图1 展示了具有独特折叠结构的传统3D kirigami龙艺术品照片。其特殊的拉伸性能源于多个均匀变形区域,这些区域由清晰的褶皱线分隔。受此kirigami龙结构启发,所设计的高延展性、高韧性L-CNF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及制备过程。在该结构中,均匀的亚微米级木质素胶体球作为软质区域,有序地分布于CNF网络中。得益于这种设计,L-CNF薄膜展现出优异的延展性和韧性。
图2 在木质素胶体球与CNF的复合过程中,柔性高长径比的CNFs紧密缠结木质素胶体球,形成大量接触点并构筑起互连的三维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的形成源于CNF固有的强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使木质素胶体球得以稳定固定于CNF网络中。复合薄膜干燥后,单分散木质素胶体球均匀地嵌入CNF网络中。L-CNF薄膜的最终微观结构主要由木质素胶体球在CNF网络中的物理缠结和空间嵌入所主导,而非化学键合。
图3 不同木质素胶体球特性(尺寸、含量、多分散指数)L-CNF薄膜的应力-应变曲线与韧性;本研究L-CNF薄膜、其他报道的CNF薄膜及部分塑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对比。
图4高延展性、高韧性L-CNF薄膜中木质素软区的增韧机制: CNF缠绕于木质素胶体球表面。木质素的塑性使其在外应力作用下发生轴向变形,导致CNF网络产生滑移现象,从而提升CNF薄膜的延展性和韧性。一方面,较大胶体球能诱导软区产生更显著形变,并在应力下引发更高程度的CNF滑移。另一方面,CNF薄膜各软区内不均匀变形会导致应力分布失衡、局部应力集中及裂纹萌生。相比之下,单分散木质素胶体球因变形能力相近,在CNF网络中均匀变形,实现应力均匀分布,从而强化增韧效果。
图5基于L-CNF薄膜的柔性电极在可穿戴传感器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通过静电吸附石墨烯的工艺制成传感器电极具有卓越的机械柔性(耐受扭转/弯曲/打结形变)。实验证实:在3%-10%应变范围内,传感器呈现显著的电阻响应与信号增强;经历20次加载循环仍保持稳定输出;不同拉伸速率下响应明显且频率可调。人体运动测试中,该传感器精准捕捉不同关节弯曲的动态信号。
方志强聚焦微纳米纤维素薄膜设计与开发,并探索其在柔性电子、光学器件、能源存储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相关的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Matter、ACS Nano、Small、Materials Horizons、Carbohydrate Polym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等期刊。
王静禹主要从事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和相关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力谱的分子间作用力研究、木质素溶液组装行为及超分子结构精确调控、有序木质素基结构色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等,相关工作在ACS Nano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5c02817
- 四川大学王延青 ACS AMI:单分散超长单壁碳纳米管制备高倍率快充锂离子电池:高韧性、无粘结剂、自支撑铌钛氧化物(TiNb2O7)厚电极 2025-08-26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Nat. Commun.》:原位局部对齐辅助盐析增强的高强度、高韧性及高抗冲击离子凝胶 2025-08-20
-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可在极寒环境中保持超高强度与韧性和优异抗冲击性能的可逆交联聚氨酯-脲塑料 2025-07-17
- 南开大学马儒军教授团队 ACS Nano: 具有高延展性的N型MOF基热电泡沫 2025-08-07
- 燕大焦体峰、秦志辉/UCLA贺曦敏 AFM:高延展性、低滞后、黏附性TA@MXene-复合有机水凝胶应用于高稳定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2024-03-28
- 西安交大卢同庆教授课题组《Adv. Sci.》:一种基于可展开节点设计的高延展性多级网状软材料 2023-01-29
- 华南理工大学岳凤霞课题组 CEJ:氢键对木质素增强增韧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影响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