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在北京颁奖
2009-12-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12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科学新闻》杂志主办,爱思唯尔(中国)科技部协办的“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历经4个月的报名、选拔和评选,在纳米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四个跨学科领域鉴别出一大批学有所成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这一结果将成为科研决策和科研经费分布的重要依据之一。
 
    “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所设置的奖项,是基于坚实证据的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接近400名杰出青年科研人员报名参与。在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的支持下,在初选阶段,组委会利用目前世界上涵盖内容最广泛的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对参评者的论文进行逐一检索与核对,并计算其代表论文的相对水平,作为检测科研影响力的试金石,继而结合其他参数进行排序。
 
    在初选阶段胜出的每个学科的前10名候选人进入下一轮专家评审,参与评审的专家包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中科院化学所所长万立骏院士、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称意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德联合软件研究所所长钱德沛等知名科学家。同时,评选结果还通过科学界门户网站科学网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监督和点评。
 
    在此次评选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祁海、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郭玉国、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以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王祥科分别获得了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Scopus未来科学之星”金奖。
 
    在这次活动中,由多位两院院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对评选方法、评价体系和评选结果进行了认真指导。“青年是我国科学的希望,从中发现一些苗子并加以鼓励和支持,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有益,‘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顾问、天津大学张春霆院士指出。
 
    作为科学界的领袖,顾问们也对如何改进“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提出了建议。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前副校长何志明教授认为,主要依据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价是不全面的,应该让候选人提交对自己未来学术发展的展望和科研计划,从而判断其学术发展的方向。
 
    “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除了评出在纳米、生命、信息和环境四个领域领先的青年科学家外,组委会还评选出了支持“未来科学之星”成长的领先科研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分别获得了上述四个学科的“促进人才成长机构”奖。
 
附件一 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获奖者名单
 
环境科学领域前三名
王祥科: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杨坤: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副教授
朱东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纳米科学领域前三名
郭玉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卢磊: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信息科学领域前三名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李学龙: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山世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生命科学领域前三名
祁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俞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林云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雯雯)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成果奖励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