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州大学申长雨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009-12-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1990年博士毕业后,在原郑州工学院建立了模具研究所,他开始对注塑成型充填、固化、残余应力等过程的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开发了注塑成型充模/保压、冷却、翘曲变形等过程的数值模拟软件,上述研究工作使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更加定量化和科学化。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成果获得了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的研究,对塑料成型过程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
 
  为揭示成型过程中微结构的演化规律,预测和调控制品的结构和性能,申长雨对塑料成型过程中复杂流场和热场作用下微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模具结构对不同材料注塑成型中结晶形态和结构、纤维取向和分布、共混体系相形态和分布等微结构的影响。
 
  同时,为实现成型工艺控制和模具结构设计的最优化,他开展了基于模拟的模具优化设计、成型工艺和制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发展了高效实用的塑料成型工艺控制、塑料模具优化设计模型和算法。作为相关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他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的实践,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9月27日16时34分,我国航天员首次身穿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服走出船舱,实现中国人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在发射现场的特邀嘉宾中就有申长雨,他是代表航天员出舱头盔面窗研究团队中的一员站在这里的。
 
  2005年1月,在橡塑模具研究中屡创佳绩的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中心进入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视野。经过考察,航天员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的研制工作交给了他们。作为学术带头人,申长雨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毫无条件地承担起这一国家任务。
 
  经过近三年多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中国制造的面窗通过验收。这个高抗冲击性、高光谱透过率、能对300℃温差“说不”的面窗产品在航天城进行了全方位的实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航天要求。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也为此获得了2008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他的荣誉,让他感到一种更大的责任和动力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申长雨奋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多年来,申长雨教授围绕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相继主持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攀登计划、航天计划、“863”计划、国家“八五”、“九五”、“十五” 科技攻关和“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6本,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120余篇。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08年获河南省最高科技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93年,他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经过20余年的努力,申长雨教授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形成团队。作为学术带头人,以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为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他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如今,他培养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除了行政事务,他的节假日几乎都和实验签订了“合同”。
 
  当选院士后,申长雨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谦虚。他表示:“这次能够当选中科院院士,是国家的培养和时代提供的机遇,也是前辈、师长、同事和家人的帮助支持和团队合作努力的结果。对我来说,当选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责任,意味着我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会以这次当选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虚心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勤奋工作,严谨治学,努力做出新的成绩。”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雯雯)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