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业生产面临重大挑战,包括城市化、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及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为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寻找替代传统化肥的新型肥料成为迫切需求。微生物肥料,特别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因其生态友好性和土壤改良能力受到关注。然而,PGPR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受气候变化和非生物胁迫影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生物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视为有潜力的微生物封装剂。当前,生物肥料面临与本地土壤微生物群竞争、成本效益不高、制备时间长、微生物活力丧失及长期保存困难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低成本、简单的微生物封装剂,以长期保持PGPR活性、帮助其定殖并提高促生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肥料,特别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被认为是潜在的有益微生物,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免疫力,改善土壤环境。然而,PGPR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受气候变化和非生物胁迫影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工程材料可以与根瘤菌圈相关微生物群动态互动以改善植物健康,同时减少传统肥料施用量并提高作物产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某些材料可以附着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微生物,从而促进向特定细胞类型或细胞器的定向输送,且不受植物细胞类型的限制,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成过程复杂,对植物细胞有潜在毒性,在植物复杂的生物环境中可能面临稳定性问题,这可能会降低其整体输送效率。
目前,一些生物肥料菌株与本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相比缺乏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其促生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用于生物肥料的封装剂面临着成本效益不高、制备时间长、导致微生物活力丧失、无法长期保存以及不适合大规模使用等问题。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菌株封装后必须适合在相应植物物种的组织中定殖,并能在接受环境中表现出所需的促生功能,这对某些生物肥料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综上,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材料的方法来封装、保存和输送 PGPR。这种价格低廉、易于制备的PMH可以长期保持PGPR的活性,促进内源 PGPR在植物根系的中柱部位定殖,影响植物激素的分泌和木栓质的沉积,增强植物的抗氧化活性和代谢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并抵御酸性环境。因此,这种微生物包埋策略是保护脆弱内生微生物的有前景的方法,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了新的途径。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988-3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dv. Sci.》综述:生物材料在角膜再生中的应用 2025-01-02
- 武汉纺大杨红军教授团队招聘启事 - 纺织科学、生物材料、干细胞 2024-12-10
- 浙大周民教授团队高薪诚聘博士后 - 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微电子学、药学、生物学 2024-04-03
-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 JCR:金属有机框架双功能纳米系统用于缓解酸铝胁迫并调节植物生长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