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化秦培勇/司志豪 AFM:基于层间化学共价作用构筑高性能TFC复合膜
2025-02-18  来源:高分子科技

  膜分离技术作为高效节能的共性关键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薄膜复合(TFC)膜基于分离选择层与支撑基底的功能性复合膜结构,在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废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TFC结构中选择层与支撑基底之间常为物理相互作用,存在界面黏附力差、易溶胀而造成剥离等问题,损失膜性能、缩短寿命;特别是在应对高温、高溶剂浓度或高固含物等极端条件时,层间结构稳定性依然是个挑战。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层间分子结构设计,制备了超界面稳定的PDMS/PAN复合膜(Materials Horizons 2024,11, 4681-4688),取得一定的成效;相较而言,PVDF因出色的疏水性更适配PDMS TFC膜,但其固有的化学惰性对定向化学修饰是个挑战。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秦培勇教授/曹鹏飞教授/司志豪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最新论文“Interlayer Assembly of 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Ultra-Interfacial Adhesion”。论文作者理性设计层间化学键合结构,提出了一种光触发PDMS/PVDF TFC层间组装策略,原位构筑超界面黏附力和高效分离性能的渗透汽化膜。该结构的界面黏附力比传统层间物理作用的膜提高了59%,是同类型TFC膜的最高水平;以60 °C分离1000 ppm苯酚为例,分离因子8.1和渗透通量2434 g m-2 h-1优于同类型PDMS TFC膜。


超界面黏附力TFC膜结构设计


超界面黏附力TFC膜材料表征


界面黏附力性能评价与应力应变模拟


分离性能评价


分离稳定性评价与静电势计算


通讯作者简介:



  秦培勇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生物能源和膜分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ppl. Catal. B: Environ.SmallAIChE J.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司志豪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Polymer Science & TechnologyNational Science Open青年编委。长期从事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分离用膜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Mater. Horiz.Green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emb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61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参与出版英文专著3章。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化工大学博学青年学者;获得北京膜学会杰出青年成果奖、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博士后等。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420130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