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交大蒋欣泉教授、复旦李卓教授 AFM: 生物启发Janus通用粘接贴片 - 弥合软组织和医用器械界面
2025-02-15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蒋欣泉教授与复旦大学李卓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通用的Janus双层粘附贴片,能够实现即刻连接软组织与医用器械界面。医疗设备需要与人体组织安全且牢固地结合,以实现临床检测和干预。然而,软组织与设备之间的界面不稳定,会产生间隙,造成固位差和感染风险高。封闭这些间隙的难题在于软组织与医疗设备在表面能和机械性能方面存在差异。受牙齿软组织天然双层不对称粘附密封结构的启发,该工作开发了一种双层结构的Janus粘合贴片。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由两层功能性材料组成:一层是具有可调节刚度和粘性的半结晶弹性体层(丙烯酸十六酯聚合物,HA层),另一层是确保与组织牢固粘附的水凝胶层(聚丙烯酸水凝胶,PA层)。在植入前,HA层保持高模量且不具粘性,便于操作和精确定位。一旦植入,体温会促使其内部结晶区域熔化,使材料变得柔软,从而降低模量并增强其与各种设备材料的贴合性。另一方面,PA水凝胶层能够吸收水分,并通过化学键合增强与湿润软组织的粘合,实现有效的界面密封。这两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联结构可防止在潮湿环境下发生分层或过度膨胀,从而提升粘合贴片的整体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这种通用的密封和黏附效果已在多种模拟临床情境中得到验证,包括义齿固位、引流管固定以及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因此,用于临时即刻软组织与器械整合的 Janus HAPA 粘附贴片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潜力

  该工作以“Bio-inspired Janus Universal Adhesive Patch: Bridging the Contrasting Interface of Soft Tissues and Medical Devices”为题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文章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颜然。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由结合上皮启发设计的具有双侧非对称粘附机制的Janus HAPA贴片,用于软组织-器件接口集成。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利用双层结构设计,兼具疏水性和亲水性粘附层: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HAPA贴片的双层结构,包括HA疏水性粘附层和丙烯酸水凝胶亲水性粘附层。利用HA层的相变特点,将PA预交联液加载至低交联度HA层表面并通过紫外共固化技术将其整合为一体。该设计确保了贴片在不同使用阶段均能保持稳定,避免层间分离,同时赋予材料优异的粘附性能和针对不规则表面环境的适应性。


2 HAPA贴片的HA层和PA层层间结合(A)和界面韧性比较(B)。


  2.通过温度响应性可控,实现手术操作便捷性与应用效果的优化通过精确调控HA的相变温度,使HAPA贴片在植入前处于硬质、非粘性状态,便于操作和定位,而在植入后能迅速响应体温转变为柔软、粘性状态,实现即时封闭和粘附。这种温度可调控的粘附策略提升了医疗器械在软组织界面的固定可靠性。


3 HAPA贴片体温调控模量和粘附性能。A存储模量随DMA测量温度的变化。B 25℃37℃HA聚合物和HAPA贴片的应力-应变曲线。CHAPA贴片在25℃37℃时粘附不规则表面。


  3.广泛适用于软组织-医用器械界面的即刻位封闭:进一步验证HAPA贴片的使用效果,研究从单纯界面固位模型(义齿基托固位)至经皮器械界面封闭预防感染(经皮导管管周固定封闭模型)再至经粘膜器械界面载药封闭抗感染模型(种植体基台软组织封闭)多个模拟临床场景的动物模型中进行验证,HAPA贴片均展现出优异的粘附效果、密封性及生物相容性。这种即刻的固定封闭方式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医疗器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4 HAPA贴片在动物模型的应用A义齿基托固位B导管周封闭C种植体基台周封闭。


  该工作是蒋欣泉教授团队近期关于软组织封闭最新进展之一。为了促进软组织修复及界面整合,团队制备了一系列创新材料和技术,以提高软组织修复效果并优化修复过程中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功能Adv. Mater. 2024, 2413028Adv Mater. 2021;33(48):e2105667Biomaterials. 2016;83:207-218.。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口腔颌面部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型的软组织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研究也是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李卓教授团队在生物器件在生物体表面粘附方面的最新探索。前期,团队提出了基于双嵌段共聚物刷的粘合偶联剂(Adv. Funct. Mater. 2025, 2423298)、梯度固化的压敏胶(Sci Transl Med. 2023,15(693):eabq1634)、高黏附性双网络硅胶导电复合材料(Chem. Eng. J., 2023, 451:138730)等一系列粘附策略。本项研究展示了临床医学与工程设计相互交叉结合的巨大潜力。通过跨学科合作,蒋欣泉教授团队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软组织的生物学修复机制,还借助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先进成果,推动了软组织修复领域的技术进步。该研究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方案,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数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2130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