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是一种天然的多芳环生物大分子,其组成单体主要为苯基-丙烷类单体(对羟基苯基苯丙烷、愈创木基苯丙烷、紫丁香基苯丙烷)。木质素结构中具有丰富的含氧基团以及π-π共轭结构,与碳点(CDs)的结构高度相似,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碳点前驱体。随着碳中和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木质素基碳点(LCDs)在碳点的清洁制备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表现出重要的发展潜力。将木质素转化为LCDs既可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又可实现CDs的清洁发展,被认为是一种“一石二鸟”的发展策略。目前,LCDs的荧光发射多在蓝-绿区域,实现其多色荧光发射仍存在瓶颈,阻碍了LCDs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探究LCDs的荧光发射机理可为实现单一LCDs的多色荧光发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图1图文摘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对LCDs,RLCDs以及OLCDs的浓度依赖发射进行了探究(图4),揭示了LCDs的表面化学结构对其浓度依赖荧光发射的影响机制。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大,三种CDs的发射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移现象。相较于LCDs,经表面还原处理后,RLCDs可实现从蓝(345 nm)到黄色(560 nm)的荧光发射,并且其PLQY增长到了14.75%;而表面氧化后的OLCDs实现了从蓝到绿色区域的荧光发射,但其PLQY降至2.13%。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知,LCDs的表面化学结构在影响其聚集行为的同时,也改变了其浓度依赖发射特性。随浓度的增大,溶液中不断增多的羟基以及羧基会改变LCDs的表面化学环境,并且产生不同的表面发射态。据此推断,RLCDs荧光发射的灵活调控可归因于RLCDs较小的π共轭体系以及其丰富的羟基相关的表面发射态;而OLCDs微弱的荧光发射则与其增大的量子尺寸以及羧基相关的表面态相关。
图4相同浓度梯度下LCDs,RLCDs以及OLCDs溶液的(a-c)归一化荧光发射图及其(d-f)CIE坐标图
图5 LCDs,RLCDs以及OLCDs的(a-c)XPS总谱,(d-f)(高分辨C1s谱,(g-i)N1s谱以及(j-l)O1s谱
图7 DFT计算的几何模型,HOMO/LUMO能级及其能隙计算结果
该工作以“Surface engineering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mission activated
flexible tunable fluorescence from lignin-based N-doped carbon dots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5146
- 川大李乙文/杨振团队 Adv. Mater.:从黑色素到木质素-基于多酚-金属离子配位效应制备生物质可持续界面蒸发器用于废水处理 2025-08-28
- 东北林大刘守新教授团队《Adv. Sci.》:纤维素/木质素基阳极的弹性形变恢复老化的混合培养电活性生物膜 2025-05-15
- 仲恺学院肖更生/周红军 CEJ:基于木质素磺酸钠与玉米醇溶蛋白共价结合物稳定的茶树油皮克林乳液构建-显著提升农药递送效率 2025-04-27
- 南京邮电大学陈润锋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在多重刺激响应碳点长余辉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09-19
- 吉林大学李云峰教授课题组等 Nat. Commun.:可循环的碳点自组装宏观材料 2023-10-27
- 北化邓建平教授、谭占鳌教授、赵彪副教授《ACS Nano》:具有强圆偏振荧光和室温磷光发射的碳点/手性螺旋聚合物复合膜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