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伍强贤教授团队在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大类1区TOP,IF=9.1)在线发表研究论文《Constructing a special interface structure of starch/PBAT composites with a novel “many-to-many” strategy》。
在有机合成的溶液反应中,一锅法将反应物的接枝率提高到95%以上是研究者奋斗的目标。由于熔体粘度和滞留时间的原因,熔融反应中反应性相容剂的接枝率较低,通常为10%以下,几乎不可能达到100%,而高接枝率对工业化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性质致关重要。本文中受大自然中苍耳传播的启发,以数学统计的思想提出“多对多”的创新策略,使用聚氨酯预聚体(PUP)作相容剂,成功制备出具有新型高效相容结构的淀粉/PBAT复合材料,分离提纯后结果表明PUP的接枝率高达99.2%。该研究不仅仅在方法学和分子结构两方面实现了0到1的创新,也为解决这类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为该论文成果的唯一通讯单位,伍强贤教授为第一和唯一通讯作者。
Fig.1 (b) new grafting idea inspired by “many-to-many” strategy (新方法)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al interface between starch filler and PBAT matrix (新结构)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scitech.2024.110593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ivsxyZzL46vZ
CITE: Qiangxian Wu, Yunguo Liu, Kui Jian, Sike Jiang, Fangqing Weng, Chengyue Wu, Constructing a special interface structure of starch/PBAT composites with a novel“many-to-many” strategy,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Available online 9 April 2024, 110593
https://doi.org/10.1016/j.compscitech.2024.110593
伍强贤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研究;在化学,电子电路和机械工程三门学科领域中各有15年以上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积累,在高分子加工装备上有独到的创新。
此研究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柯尤吉产学研平台,国家高校学科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B17019)和农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部分评委意见摘录:
- 国科大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化学、高分子、纤维素、纳米材料 2025-02-21
- 西工大尹大川/邓旭东团队《ACS AMI》: 基于卵清蛋白和单宁酸的超稳定涂层用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改性和抗菌功能化 2025-02-16
- 清华大学李琦课题组 Nat. Mater.: 分子拓扑结构设计实现极端工况高效介电储能 2025-02-15
- 北化贾晓龙/杨小平团队、南昆大王浩团队 Compos. Part B 专刊特邀综述:电磁技术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2025-02-21
- 太原理工大学何宏伟 CEJ: 凝胶多糖Curdlan 连接的蜂窝状三维 BN-CNT 网络用于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 2025-02-15
- 天科大侯庆喜/王汉敏连发 Compos. Part B/JCIS:木质素基功能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025-01-23
- 曼彻斯特大学刘旭庆Small综述:纤维表界面科学和穿戴设备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