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粘合水凝胶一旦与湿组织接触,就会快速形成大量氢键,然后形成共价键,从而获得强粘附性。因此,湿性粘合水凝胶作为一种潜在的软组织修复材料已被广泛报道。然而,湿性粘合水凝胶在体内潮湿环境中表现出严重的溶胀,粘合强度和机械性能随之显著减弱,导致无法满足高爆破压软组织的修复要求,并易引发严重的术后粘连。
近期,中山大学吴丁财教授团队通过湿气诱导相分离和溶剂交换策略获得不对称多孔PVA水凝胶作为力学耗散层和防粘连层,随后采用原位光固化技术将PAAc-N+湿性粘合层与PVA耗散层的多孔面复合在一起,获得一种超结构湿性粘合水凝胶(PVA/PAAc-N+,图1)。得益于耗散层的高结晶度以及湿性粘合层中季铵阳离子和羧酸根阴离子之间的离子交联,PVA/PAAc-N+在不牺牲粘合强度(63.1 kPa)的情况下具有超低溶胀率(0.29);由于耗散层的多孔表面能够促进湿性粘合层与坚韧耗散层界面处的机械互锁,PVA/PAAc-N+具有高达493 mm Hg的超高平均爆破压(图2)。PVA/PAAc-N+在猪心破损出血模型中显示了快速的封堵能力,在大鼠肝脏粘附模型中具有长效稳定粘合(14天)和防术后组织粘连性能(图3)。总之,该超结构多孔水凝胶具有超低溶胀、耐超高爆破压和抗术后组织粘连等特性,在组织修复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该工作以“Super-Structured Wet-Adhesive Hydrogel with Ultralow Swelling, Ultrahigh Burst Pressure Tolerance, and Anti-Postoperative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Tissue Adhes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5400)。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马鹏威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博士后梁伟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黄榕康副主任医师、沈慧勇教授、王辉主任医师以及吴丁财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5400
吴丁财教授课题组网址:http://www.polymer.cn/ss/wudc/profi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