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校长的有为与无为
2009-06-30  来源:科学时报
  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位国内高校校长曾说,校长“什么事都要管”,这样“分散了我们很多精力”;也有校长说,校长要管学生生活、学生住宿、学生食堂、教师住房、教职员工子女入托,这些“必须得管”,不然可能就会出现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件;更有校长戏称,校长“除了火葬场,什么都要管”。这些抱怨应该说是我国大学校长工作的真实写照。然而,是谁把校长搞得如此“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弄清作为教育家的大学校长究竟对什么应该有为,对什么又应该无为。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文《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做大学校长是项美妙事业》介绍,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谈起自己12年校长生涯只出过一本《大学工作》的专著时,没有一丝底气不足,而是沉浸在“最美妙者”从事“最美妙事业”的幸福和自豪感中。雷文认为,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带研究生、搞研究成果,那就是与校长的“大学工作”背道而驰,是没任何美妙可言的。
    这种美妙,在雷文的体会是单纯的:“其实当好校长很简单,只须做到两点:选贤任能、确定当务之急。”这种美妙,在雷文体会又是一种权威感和成就感。“好的校长,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校长必须具有影响力和领导力。”这种美妙,在雷文体会还在于一种不是“清闲官”的“清闲”。不是“清闲官”,大到引航向前、运筹帷幄,小到体察学生宿舍、与学生聚餐,极尽校长之职责。而当我们仔细查看国外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身份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身份都很单纯,校长就是校长。
    《工人日报》曾经刊文《中国大学校长累从何来?》认为,我国大学校长的身份很复杂,除了校长之外,他们还是博导、院士,在政府的行政编制序列里又是正厅级、副部级的官员,几种身份集于一身。身份的多样、行政级别的优越,说明这些校长的担子重、责任大。然而,既然各位校长都享有着一定的行政级别待遇,那么为民服务就是当官者的本职,对本职工作何苦要抱怨多多。如果当校长不能为教职工、学生服务,又凭什么要行使行政权力、享受行政待遇?从这一点来讲,这些校长的抱怨毫无道理。
雷文校长何来“清闲”?因为他不需为副部级、正厅级校长的名头座次斤斤计较,不担心没有成果被同行笑话,不为有名无实的博导头衔背上“良心债”。那么,我国的校长为什么就不能单纯一点,卸掉学术科研的担子,别再追求行政待遇,专心当好校长呢?
    克拉克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认为,校长是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既是领导者、教育家、创新者、教导者、信息灵通人士,又是官员、管理人、继承人、寻求一致的人、劝说者、瓶颈口;但他主要是一个调解者,作为调解者的头等大事就是相安无事——如何使“七十二行不和谐的派别相调和”。校长是大学这一教育组织的灵魂人物和神经中枢,笔者认为,大学校长之能否胜任,本身的品质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作为教育家的大学校长应该修炼教育家的如下品质。
    第一,要有理想追求,有承前启后的使命感,能够维护并发扬已确立的大学精神。大学校长要体现大学理想、使命,体现大学维护社会公正、彰显社会良知等所有当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和品质。大学校长应成为时代的良知和智能的火把,以及社会良心或良心的守护者,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
    第二,应有一种英雄气概——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这不仅是指在科学或学术领域的胆识,在社会正义、良心和道德等领域,同样应如此。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是现代文明的航标灯,那么大学校长则应该是现代文明的守灯人。谁站到了大学校长的位置上,谁就应肩负起大学的使命。
    第三,应该是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象征。大学校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知识的创新、增长。因为大学是知识创新最重要的机构,“知识”是人类对未知王国探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种种曲折、失败和错误,知识的探索者必然要彼此平等地讨论、交流、批评和争辩,形成一种“知识共同体”。只有在这种知识共同体内的“百家争鸣”中,才可能有知识的发现、发明、积累和进步。所以大学校长必须像蔡元培那样,将大学营造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
    第四,应该以爱护学生和教师为天职。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教师和学生又是这个家园中的主体,是最应该受到尊重的。大学校长应当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与教师和学生相通。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即成为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一个正义的、有思想的、优秀的大学校长,必然会创造条件还权于师生,让师生获得权利意识并运用自己的权利,而不是让师生处于无权的被行政人员管理的状态,难有主体身份的认同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serena)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