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异物反应造成的植入失败带来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损失。三维打印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之一,是精确设计生物材料形貌、从而调节植入物异物反应的优良工具。然而,即使是对于最主流的“挤出打印”技术而言,真正“可打印”的生物材料极为有限。可惜的是,天然多糖具有与生俱来且丰富的免疫调节活性,却是通常被认为“不可打印”的材料,往往需要与其它材料共混或者进行化学修饰来实现三维打印,但这无疑会为体内活性的研究引入额外变量,并且加大了材料均一性的控制难度。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使天然多糖材料以其原本的结构进行打印加工,使这类材料的免疫调节潜力可以真实、自然、充分地利用?
澳门大学王春明教授团队,联合南京大学董磊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孙晓艳教授,开发了一种非溶剂淬火(NSQ)的打印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使得多种多糖材料在无须化学修饰的情况下可以成功打印,且保持数月之久的稳定性。他们首先从理论分析多糖为何“不可打印”。对于挤出打印技术,挤出形成的微丝(filament)是构成三维结构的基本单位,而多糖溶液在形成微丝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分子间结合力来维持强度,导致微丝沉积在接收平台后,还来不及进行后续的交联固化,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塌陷,无法进行高度的堆积。目前的手段,也都着力于解决微丝“内部”强度不够,或者液态-胶态转变(sol-gel transition)慢的问题。
图1. 儿时观察的“铸铁淬火”,启发了作者“多糖锁水”这一全新的三维打印技术
图2. 微丝径向微观结构的变化证实“由外向内”淬火的发生
微丝质量的提升是否最终能反应在打印结构上呢?研究者以经典的栅格结构作为打印模型,发现五种天然多糖材料的形状保真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发现NSQ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带来了更广的打印窗口,多糖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能完成打印;第二,支架在非溶剂中能够长时间地存放,因此增加了NSQ支架在商业以及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图3)。
图3. 不同天然多糖传统打印以及NSQ打印效果对比;圆环结构表明支架能长期存放于非溶剂环境
图4. NSQ-1.5以及NSQ-2.5的RNA测序结果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3236
-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 CEJ: 便捷、低成本的多糖基抗菌传感器用于粮食存储中的吸潮和粮堆热的全方位监测 2025-02-22
- 华南理工张水洞教授团队 Nano Energy/Mater. Horiz.: 天然多糖的本征光热转化及其绿色弹性体应用 2025-02-16
- 太原理工大学何宏伟 CEJ: 凝胶多糖Curdlan 连接的蜂窝状三维 BN-CNT 网络用于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 2025-02-15
- 西南大学李楠楠课题组 Nat. Commun.: 发现一种聚合水凝胶 - 帮助有益菌促进植物生长并适应酸性土壤 2025-02-21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dv. Sci.》综述:生物材料在角膜再生中的应用 2025-01-02
- 武汉纺大杨红军教授团队招聘启事 - 纺织科学、生物材料、干细胞 2024-12-10
- 南方医大黄文华教授/毛小炎教授、中国医大王艺霖博士:增强耳廓再造术 - 利用成软骨活性墨水3d打印多尺度多孔结构仿生支架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