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在用的主要为小分子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靶向作用于目标蛋白,降低蛋白活性或者阻碍生化反应,其分子量一般小于1 kD。由于小分子抑制剂容易穿透细胞膜,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由于其不可避免的脱靶效应,小分子抑制剂的使用常常会伴随对正常组织的严重毒副作用。近年来,新型纳米药物递释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分子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尤其是将药物直接纳米化而得到的纳米药物,具有质量可控、载药量较高、组成简单、工艺简便等独特性质,成为新一代纳米药物研究的热点。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结合免疫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多巴胺可以影响效应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另外,多巴胺还能够对肠道中的免疫反应进行调控进而维持肠道稳态。研究报道,低剂量多巴胺能促进辅助型T(T helper,Th)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增加肠道中多巴胺的水平,可以有效维护肠道稳态,并促进肠道炎症的恢复。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研究院刘尽尧课题组通过多巴胺自聚形成聚多巴胺纳米免疫抑制剂(PDNI),并发现PDNI与多巴胺类似,具有参与多巴胺系统及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可用于免疫调控和治疗。将PDNI涂层至肠道益生菌表面,可有机结合PDNI的免疫抑制和益生菌的肠道菌群调控能力,发展一种基于涂层细菌的肠道免疫与菌群调控策略。其中,PDNI可以激活Treg细胞,并抑制Th细胞,包括Th1,Th2和Th17细胞。同时,PDNI还能抑制DC的激活,而DC的激活可进一步上调Treg/Th17比例。在局部炎症组织中,PDNI能有效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并有助于炎症反应的逆转。除此之外,PDNI还可提供保护作用,防止细菌在口服后受到胃酸和胆汁酸等的破坏。PDNI涂层细菌不仅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还积极调节与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与氨基水杨酸和未涂层益生菌相比,在两种小动物结肠炎模型中,多巴胺免疫调节和肠道菌群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李娟娟和侯伟亮博士后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刘尽尧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4006
- 江苏大学邹小波教授 Coordin. Chem. Rev. 综述:聚多巴胺涂层在生物分析领域的进展 2024-11-22
- 北科大杜鑫、张美芹教授 ACS Nano:单胶束受限组装构建具有可控多尺寸孔和不对称蛋黄@壳结构的聚多巴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 2024-10-01
- 北石化师奇松课题组 CEJ:可用于人体健康和运动监测的柔性压电传感器 2024-04-19
- 南方医大沈折玉教授 Biomaterials: 中空介孔三氧化二铁纳米药物介导的瘤内Fe3+/2+循环催化用于大肿瘤铁死亡治疗 2024-11-01
- 复旦大学占昌友教授团队:羟基PEG可规避人群预存抗PEG抗体 - 助力LNP高效递送 2024-10-30
- 南方医科大学沈折玉教授课题组《Adv. Mater.》: 基于双层中空氧化亚铜纳米粒的肿瘤双药时序疗法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