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MO)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凭借其出色的性能成为先进电子设备的优选材料。如重要的非晶态的MO半导体氧化铟镓锌(IGZO)已实现商业化。但IGZO的载流子迁移率低于In2O3机制的迁移率,且溶液处理的IGZO需要相对较高的处理温度(通常大于300 ℃)。这样的加工条件对于常见的塑料基材是不适合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降低溶液加工温度来制备非晶态MO至关重要。
基于Tobin J Marks和Antonio Facchetti课题组提出的通过电绝缘聚合物化学“掺杂”MO机制来制造无定型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新策略,王智教授通过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分子结构选择与复配,制备了N含量系列变化的聚合物体系(图1),系统研究了不同N含量的聚合物对In2O3的掺杂作用,深入讨论了聚合物N、C含量对相应薄膜晶体管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掺杂能力和共混物的TFT迁移率不仅与体系中N含量和聚合物含量有关(图2),还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碳污染有关。
图1. 不同聚合物结构式及溶液法制备器件示意图
图2. 不同体系掺杂In2O3性能表征
此外,进一步将相关聚合物掺杂体系应用于柔性器件的制备中(图3),发现聚合物含量为0.5%掺杂的In2O3薄膜在以2 mm半径弯曲后都表现出无裂纹的薄膜状态,这表明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足够的韧性,可以在保持迁移率的同时保持氧化物薄膜优异的机械性能。这项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理解聚合物掺杂In2O3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图3. 基于不同聚合物掺杂In2O3的柔性器件及其性能
以上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王智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庄昕明博士后,并受到了东南大学王丙昊研究员的帮助,通讯作者为王智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黄伟研究员与美国西北大学三院院士Tobin J Marks和Antonio Facchetti教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0451
-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林浩东教授《AFM》:多肽聚合物掺杂的骨水泥治疗MRSA感染慢性骨髓炎 2021-11-06
- 陕师大杨鹏教授团队 Adv. Mater.:通过超薄蛋白质纳米膜稳定柔性器件上的金属涂层 2024-11-18
- 澳门大学姜颖课题组诚招博士后/博士生/研究助理 - 柔性器件方向 2024-03-11
- 烟台大学武文娜课题组 Small:有序离子液晶电解质与柔性器件 2023-11-14
- 曼大李加深团队 CEJ: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气凝胶 2024-10-28
- 吉林大学乔振安教授课题组Small:在合成介孔金属硫化物上取得新进展 2021-04-26
- 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系统评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导向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2018-11-01